創(chuàng)意科普,讓國寶走近青少年
除了吸引年輕觀眾,《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更突出了紀錄片以及文物的教育功能,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該片以問題驅動,以回復國寶留言為引導,融合基礎學科,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喚起孩子對中華文明的感官認知;通過古老的文物激發(fā)孩子們對知識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為此,央視在六一兒童節(jié)發(fā)起了“送給青少年的一堂課”主題教育活動。君和傳媒配合此次活動,重拳推出了《如果國寶會說話》六一“云開課” 青少年聽課答題爭當國寶“推薦人”】【“送給青少年的一堂課”的三重價值】等口碑稿,突出該活動開創(chuàng)了文化教育的融合模式,真正讓國寶走近了青少年:“人頭壺為什么流淚?”北京的孩子模仿人頭壺的凝望,風趣幽默間知道了人頭壺的用途。“跪射俑為什么跪著還能那么穩(wěn)?”廣東的孩子們用二次元的方式畫出了跪射俑背后的三角穩(wěn)定原理,讓大家秒懂文物描述的經(jīng)典力學原理。遠在新疆克拉瑪依的孩子們直接將數(shù)十件文物串聯(lián)在一起,在何尊上找到“中國”二字,在辨識甲骨文中尋找自己的姓氏,思考“我是誰、我從哪里來”……
可以說,“送給青少年一堂課”的云課堂模式,通過精準傳播策略的執(zhí)行,將文化自信、立德樹人、中華文明脈絡這樣宏大的主題以輕松化游戲化的方式送達全國各地,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進了每個孩子心靈深處。
無論是口語化且不失韻味的“充電5分鐘,穿越5000年”還是自由為美的“大唐胖妹”唐代仕女俑,抑或是“送給青少年的一堂課”,君和傳媒在《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的推廣過程中積極擁抱潮流文化,注重與年輕人互動,既有傳統(tǒng)媒體的深度報道,又有創(chuàng)意主題活動、微信軟文等“短平快”營銷信息的即時擴散,且這些營銷手段彼此互補共振,使得該片的高度、深度、熱度和娛樂趣味性齊顯,營銷效果倍增,強勢打響了《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的紀錄片品牌。

(來源:北青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