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7日訊 臺灣傳記作家、資深媒體人王豐今天在海峽導(dǎo)報發(fā)表文章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句象征奧運精神的標語,實已畫龍點睛地勾勒出歷次奧運會的精神主軸。然而,就一個炎黃子孫來說,能看到大陸主辦21世紀以來第三場奧林匹克運動會,委實與有榮焉。
  以我個人而言,從幼及長,全身上下,遺憾從未增生過一個運動細胞。臺灣瘋職棒,臺灣民眾迷得欲仙欲死,旅美職棒投手王建民被尊若神癨\,于我好像陌生過客,毫不起共鳴。NBA球季哪一隊有哪些隊員,誰的球衣號碼是幾號,今年球季又如何如何……方程式車賽今年又有哪些賽事,誰今年最被看好……坦言之,這些全球球迷,或者兩岸運動粉絲眼球緊盯不舍的明星、團隊、球經(jīng)、車經(jīng)、馬經(jīng)……從來不曾在我腦子里駐留片刻,也不曾在我的大小腦區(qū)占有一兩個細胞的記憶空間。臺灣報紙動輒幾十版,看報時,總把體育版優(yōu)先給孩子,運動新聞節(jié)目,真是于我如浮云。
  再透露我的一個致命弱點(這算是自我爆料)。我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總是為了體育補考問題傷腦筋。田賽、徑賽、各種體育考試項目,從來沒有一樣及格過。所幸,歷來各校體育老師慈悲為懷,每到學(xué)期末,體育老師檢視我全學(xué)期歷次考試測驗成績,搖了搖頭,問我說:“你說吧,田賽、徑賽……所有體能測驗項目你到底哪一項最行?隨你挑一項,我給你一次補考機會,及格就算你全學(xué)期過關(guān)了?!蔽液敛贿t疑地說,我俯地挺身可以。老師說,好,現(xiàn)在你就當(dāng)我面,做俯地挺身吧!能做幾個就算幾個。結(jié)果我做了上百下的俯地挺身。
  每年體育課都靠扶地挺身,勉勉強強拿個60分,低空過關(guān)。
  惟其如此,學(xué)生時代總是視體育課為畏途,每見體育課前天空飄起雨來,心中總有說不出的欣喜,因為可以停課了。簡單地說吧,我是個百分百的運動大白癡,一個無可救藥的體育低能兒。但是,以我這個對體育運動項目完全沒有一絲共鳴的人,卻在1984年夏天,整個改頭換面。
  那年的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中國代表隊在那年的奧林匹克競賽中,一舉奪得十五面金牌,每次五星紅旗在會場冉冉升起,就會演奏一次 《義勇軍進行曲》,那是我第一次在臺灣的電視新聞上,聽到一小段(大約一兩秒)的國歌片段。當(dāng)下確實感動莫名。那年頭,臺灣仍處威權(quán)時代,外來的報章雜志上刊載有大陸新聞篇幅,均被有關(guān)方面以“影響民心士氣”為由,悄悄撕去,但惟獨奧運會那陣子,新聞媒體似乎尺度稍見寬松,可以有限度報道大陸運動員的動態(tài)。
  從1984年起,每隔四年,就會聚精會神關(guān)注中國代表隊的實力評估,預(yù)期可以拿下多少面獎牌,每天打開傳媒,不是看中國隊的精彩演出,就是觀察中國隊和其它國家隊伍的獎牌數(shù)字比較。當(dāng)然,我也關(guān)心臺灣選手的表現(xiàn)情況,衷心希望兩岸體育健兒,同登領(lǐng)獎臺,共享榮耀。
  克服重重難關(guān),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終于要在近日開幕,海內(nèi)外傳媒除了全神貫注中國隊今年的實力成績,更關(guān)注北京奧運能為奧林匹克運動,寫下一頁光芒萬丈的一頁。置言之,身為臺灣的中國人,深感奧運會是兩岸共同的喜事,古語“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北京古都辦奧運,就全體中國人來講,更是“一地有慶,兆民樂之”。值此奧運會開幕前夕,謹此衷心祝愿大會順利成功,平安吉慶,更祝福海峽兩岸的運動選手們,為中國人創(chuàng)造體育紀錄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