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雙眼睛很“銳利”。看醫(yī)囑記錄單,吳老從來不是一目十行,匆匆掠過。“他都是用右手的食指,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指,一行一行逐字逐句地看,一個數據一個數據地盯著。”弟子嚴以群說,“幾乎沒有人能在他面前打那么一點點馬虎眼。”
這雙眼睛,有時候也“鬧脾氣”。偶爾,醫(yī)院給吳老手術安排得少了,熟悉他的護士都能看出來——
吳老花白的眉毛擰在一起,垂著眼睛,耷拉著臉,不高興了:“我就是一個醫(yī)生,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職責。”
雖然上了年紀,吳老這雙眼睛“看不慣”的事情也不少。有時出差坐在高鐵上,看著窗外一棟棟高樓大廈和越來越擁堵的城市交通,老人會若有所思地問秘書:“房子越蓋越多,車越來越多,就一定是好事嗎?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講父親這些故事,就是想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個方向,不要糊里糊涂地往前走。”吳孟超的女兒吳玲告訴記者,在父親的許多照片中,她覺得,有一張拍得最好——
夕陽余暉下,身著軍裝的吳孟超雙手插在胸前,面龐凝重,抬眼望向遠方,仿佛在深思熟慮著什么。
“我要趕緊建立平臺、培養(yǎng)人才。有人、有平臺,就有事干了。所以你們以后要繼續(xù)研究下去,三十年、四十年后,如果你們能解決肝癌的問題,那我就在天上看。” 吳老的教誨,弟子們不敢忘。

吳孟超生前照片。本報特約記者 王澤鋒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