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神奇的手
這雙手,在肝臟的方寸之地破譯生命密碼,創(chuàng)造了中國肝膽外科的無數(shù)個第一
這是一雙白皙柔軟的手,長約14厘米,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彎曲靠攏。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外科醫(yī)生常年握止血鉗,手指發(fā)生變形的結果。
正是這雙手,在肝臟的方寸之地破譯生命密碼,創(chuàng)造了中國肝膽外科的無數(shù)個第一,把萬千病人拉出了生命的絕境。
4年前,退休上海市民陳梅香,輾轉找到上影集團發(fā)行部門,希望拿出10 萬元來為一部電影點映包場——《我是醫(yī)生》以人民軍醫(yī)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一名傳奇醫(yī)者的故事。
“我就是被吳老背過河的人。”吳孟超為腫瘤患者陳梅香做完手術后,她又健康生活了20多年。感恩于吳老的仁心仁術,她希望更多人通過影片,看到吳老那雙“回春妙手”。
“外科醫(yī)生,就是一雙手一把刀。”在吳孟超看來,手是刀的支點,刀是手的延伸。在很多腫瘤患者心里,吳孟超的雙手象征著生命的希望。
日本同行來過,端著攝像機把吳孟超的手術從頭拍到尾,也沒能弄清楚他那雙神奇的手為啥像長了眼睛一樣;美國同行曾連續(xù)3天現(xiàn)場觀摩手術,若非親眼所見,他根本不相信八九十歲的外科醫(yī)生還能站上手術臺。
2019年那個春日,吳孟超像往常一樣換上手術衣,站上手術臺。這雙令他引以為傲的手,依舊靈活有力。
無影燈下,一位身材瘦小的白眉醫(yī)生, 埋在一群高大的助手們中間。他腳下紋絲不動,微微抬頭向上望著,一雙神奇的手探入患者腹中,游刃于肝膽之間。
40分鐘后,腫瘤被順利摘除。在護士攙扶下,吳老走出手術室,疲憊的腳步略顯蹣跚。此刻,這位須發(fā)皆白的外科醫(yī)生,已經97歲高齡。
當時,吳老并不知道,這是他行醫(yī)生涯中最后一次拿起手術刀。從那以后,因為身體健康狀況,這雙手再也沒能繼續(xù)為患者動手術。
一生如一日。時間,會讓人老去。時間,也會讓事業(yè)不朽。
這是一雙靈巧的手。20世紀20年代,少年吳孟超跟著父親下南洋闖蕩。晨光未露,8歲的吳孟超光腳穿過馬來西亞一片橡膠樹林。他手握割膠刀,在青白色的樹身上輕輕切出一個斜口,乳白色的膠液慢慢滲出。
割膠,舂米,編籃子……少年時異國他鄉(xiāng)的生活磨難,為吳孟超這雙巧手賦予了力量和堅強??箲?zhàn)時期,吳孟超和幾名愛國青年輾轉回國求學。在四川李莊同濟大學醫(yī)學院學醫(yī),這雙手還曾為建筑大師梁思成描過圖紙。
這是一雙執(zhí)著的手??谷辗榛鹬?,在昆明同濟附中為躲避日軍空襲“跑警報”時,這雙手牽住了女同學吳佩煜的手,這一牽就是一輩子,吳佩煜成為他終生摯愛的伴侶;新中國成立后,吳孟超師從外科專家裘法祖,這雙手正式拿起手術刀……
這是一雙溫暖的手。每次查房,吳孟超都會將自己的雙手搓熱,再替病人檢查身體,還會順手將病人床下的鞋子擺好。有一次,吳孟超查完房準備離開時,一位病人突然拉住吳老。他輕輕起身,深情地吻了一下這雙賜給自己新生的雙手。吳老當即轉身,抱著病人的頭,在他臉頰上輕輕回吻了一下。
這又是一雙凌厲的手。如果學生和助手在病房和手術室犯了錯,這雙手就在桌子上狠狠地叩擊,那連續(xù)不斷的聲音讓學生和助手心驚肉跳……
吳孟超不僅僅是一個杰出的外科醫(yī)生,也是一位醫(yī)學教育家??吹絽抢献笥掖竽粗敢恢痹诹晳T性叩動,秘書劉隨意就知道,吳老又在思考“大問題”了。
全球每年新增和死亡肝癌病例的50%以上都發(fā)生在中國,我國已是世界上肝臟惡性腫瘤發(fā)生率和手術切除率最高的國家。雖然患者送來的錦旗多得放不下,但吳孟超高興不起來。
“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觀音,一天也只能做一臺手術。手術也好,化療也好,放療也好,都不能解決問題,根本性的治療方案要靠基礎科學。” 20世紀90年代以來,吳孟超帶領學生研制成功可使免疫系統(tǒng)識別并殺死肝癌細胞的新型疫苗,開啟了免疫系統(tǒng)防治癌癥的大門。
近年來,吳孟超帶領學生接連取得重大突破,我國肝癌患者術后5年的生存率大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