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孟超生前照片。本報特約記者 王澤鋒攝
一雙仁愛的眼
一場手術下來,累得癱坐在沙發(fā)上的吳老,臉上卻洋溢著孩子般的笑意
那年,吳孟超的門診迎來一位兩歲的孩子。吳老笑瞇瞇地望著孩子,伸出手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孩子看著白眉爺爺慈祥的臉,也笑了。
一旁,那位年輕的媽媽卻哭了:“生病一年多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孩子笑。”原來,她一直帶著孩子輾轉各大醫(yī)院求醫(yī),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哭。
孩子的眼睛不會說假話,他看到的到底是一雙怎樣的眼睛?
這雙眼睛很“溫柔”。吳老常說,不管病人多么啰嗦,醫(yī)生一定要眼睛盯著病人。每個患者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病人渴求希望的眼神,他不敢辜負,更不忍辜負。
這樣一張照片讓人過目不忘:手術下來,累得癱坐在沙發(fā)上的吳老,臉上卻洋溢著孩子般的笑意。
一次,吳老發(fā)燒了,可那天有一例腫瘤切除術。他敲著桌子,喝退了勸他休息的護士。歷時2個小時,割下那個890克的腫瘤后,吳老累得癱倒在椅子上。大家七手八腳地將他抬進休息室,護士長心疼得哭出了聲。
那一年,95歲的吳老親自帶隊到云南省福貢縣,為偏遠地區(qū)貧困患者解除病痛。手術做完了,吳老自己也住進了病房。
當外國同行和新聞記者用鏡頭對準吳孟超時,他的眼神是坦蕩和犀利的;踏上手術室為他準備的專用踏板時,無影燈下,他身體前傾,眼神又變得專注冷峻。
這是一雙“有性格”的眼睛。年輕時,吳孟超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透著堅毅。27歲從醫(yī)學院畢業(yè)后,他差點因為個頭太矮被發(fā)配到“兒科”?;垩圩R才的趙寶琦教授曾說,當年外科留下吳孟超,看重的就是這個年輕人沉穩(wěn)堅定的氣質。
這雙眼睛很“明亮”。那一年,吳老到“硬骨頭六連”,穿著迷彩作訓服,與一群年輕士兵一同站隊列出早操。照片中,精神抖擻的他敬了一個軍禮,皓白的壽眉下,一雙瞳仁亮晶晶。
官兵們不知道,這位時年91歲的老兵,剛做完白內(nèi)障手術、安上人工晶體才一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