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手榴彈“炸”開的流量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耿鵬宇
歲末寒冬,當人們的視線被珠峰測高、嫦娥五號登月等話題吸引時,一條視頻突然在網(wǎng)上刷屏,引發(fā)持續(xù)熱議。
那是武警河北總隊張家口支隊新兵手榴彈脫手、指導員救人的一段影像。這段短短幾秒的視頻,在3天時間里,播放量迅速突破3億。
視頻的過程很簡單,就是危險之際一名指導員救了一名新兵。沒有過多闡釋,也沒有過度渲染。這樣一條近乎“素顏”的視頻,在話題多元、信息爆炸的今天,緣何能成為網(wǎng)絡熱點?
透過網(wǎng)友們的評論,我們或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驚險一剎那,生死一瞬間”“這身手,這反應,真讓人放心”“給老兵點贊,為新兵加油”“臨危不懼,能戰(zhàn)敢戰(zhàn),中國軍人NO.1”“穩(wěn)住就是技術”“實戰(zhàn)演練,點贊”……
數(shù)以萬計的評論,表達出網(wǎng)友對于指導員快速反應的贊揚,也反映出百姓對部隊實戰(zhàn)化練兵的肯定。
當然,也有后怕和質疑。
手榴彈爆炸的沖擊波不僅撞擊了視頻當事人、新兵李響的耳膜,更撞擊著他的心靈。
“在槍林彈雨中奮不顧身。”這是李響入伍前對軍人這個職業(yè)充滿向往與期待的遐想。
然而,李響沒能料到,他的“兵之初”就在指導員的掩護下逃過了終生難忘的一劫。
如今回望那一幕,另一個當事人、指導員崔承亮感觸更深。與這樣一場突發(fā)險情不期而遇,并在生死的縫隙中救下兩個人的生命,化險為夷的崔承亮在險情中掂量了實戰(zhàn)化訓練中“實”字沉甸甸的分量。
一枚炸響的手榴彈,一幕被贊為“神級反應”的搶險,一次大流量的視頻傳播。凝視沙場,透視險情,刷屏背后的特情處置引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