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員既是新機定型的鑒定者,又是新機性能的探索者,更是新機設計的參與者。
“試飛員被稱為‘飛行的工程師’,參與科研是我們的責任。而對接實戰(zhàn),為戰(zhàn)友們‘馭鷹’,是我們的使命。”在梁萬俊看來,一些特殊的飛行動作和性能是試飛員飛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師在紙面或計算機上算出來的。
在某型機人機界面測試過程中,梁萬俊和其他試飛員一起,嚴把實戰(zhàn)標準,最終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方案。
然而,試飛當天,飛機依舊出現不少問題:飛機快速滾轉、快速建立過載、快速指向的反應總是慢了一點點,飛行動作做完后,飛機的響應還有一些滯后。那段時間,梁萬俊不放過任何一點缺陷,一直在思考速度與拐彎半徑的關系。
通常來說,戰(zhàn)機的操縱性和平衡能力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就好像兩個敵人對射,出槍射擊速度越快,越能占得先機,但平衡越難把握。他和科研人員一道,經過反復試驗,終于找到最佳技術戰(zhàn)術指標。
“在試飛過程中,我考慮第一位的是實戰(zhàn)要求。”梁萬俊說,作為試飛員,必須摸清戰(zhàn)機性能底數,才能提升戰(zhàn)機的實戰(zhàn)能力。
飛行員是空天作戰(zhàn)的主體力量,從飛行員中精挑細選的試飛員,更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正是他們一次次的試飛實踐,那些天才的靈感、奇妙的設想、宏偉的藍圖才得以實現,化作云端破敵的“利劍”。
前不久,一家電視臺采訪梁萬俊。主持人問他怎么看待試飛員這個職業(yè),梁萬俊說:“試飛是一種特殊職業(yè),試飛員是和平時期離死亡最近的人。但這也是一項促進空軍裝備和航空工業(yè)發(fā)展的職業(yè),是屬于勇敢者的事業(yè),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堅守!”

刊于11月30日《解放軍報》
第10版“國防軍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