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鋼鐵般的意志拍攝完成《鋼鐵運輸線》
戰(zhàn)地攝制組在拍攝工作中,時常會有人踩上地雷或碰到定時炸彈等險情,但他們都臨危不懼,從容不迫。
1953年4月初,張倫等到某軍部拍攝資料。結(jié)束后,軍部的同志特意安排他們晚上在招待所休息,但他們執(zhí)意不肯,堅持要連夜趕回駐地。因為那里每天都有敵機轟炸,如趕上敵人襲擊,就可以搶拍到戰(zhàn)斗的真實場面。他們將攝影器材、行李裝上車就出發(fā)了。

戰(zhàn)地攝制組拍攝剛剛修復的被敵機炸毀的橋梁
路上,8架美國“油挑子”飛機,突然朝著他們的吉普車投下4枚炸彈,司機眼疾手快,迅速將車開進樹林里,才避免了傷亡。
晚上9時許,美軍又出動了大批轟炸機對軍部進行大規(guī)模轟炸。住在軍部招待所的許多同志犧牲了。張倫對同行的同志說:“要不是急著趕回來,咱們也可能就沒命了。真是好險哪!”
1953年5月26日上午,薛伯青帶領攝制小組到身彌島陣地拍攝海上運輸?shù)膱鼍?。這里落潮后,小島和陸地之間有條用石子鋪成的汽車公路就會顯露出來,漲潮時公路又會被海水淹沒。所以,軍民們都是搶在漲潮前把物資運到小島上?!?/p>
為了保證拍攝效果,薛伯青把拍攝時間選在漲潮前的上午10點左右,搶拍部隊官兵和老百姓緊張運送物資的場面。不料10點剛過,海水就開始上漲。官兵們和老鄉(xiāng)也開始與潮水爭奪時間,奮勇?lián)屵\。

戰(zhàn)地攝制組裝卸拍攝設備
這時,突然有20多架“油挑子”敵機從上空飛過。很快,便有兩架敵機返回來猛烈轟炸運輸隊,彈片落在薛伯青的身邊,一股熱浪向他涌來。身旁的人急得直喊:“老薛,趕快跳海!”
此刻,頭頂上的敵機仍在不停地盤旋。為了保護手中的攝影機不受海水浸泡,薛伯青半蹲在海水里,雙手將攝影機托舉出水面。隨著海水不斷上漲,薛伯青也不停地變換著身體的姿勢,最后只能踮起腳尖支撐。直到空襲結(jié)束,他才撤回到島上。他說:“攝影機就是我們電影人的武器,必須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惜它,確保機器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拍攝期間,攝制組冒著戰(zhàn)火硝煙,克服重重困難,無論是拍攝反絞殺、反轟炸、反破壞和抗登陸,還是拍攝物資搶運、修筑橋梁,都以飽滿的戰(zhàn)斗熱情,搶占最佳位置、拍出最佳效果。有的在山崖邊站不穩(wěn)摔倒了,他們爬起來繼續(xù)拍攝;有的在炮火中被彈片炸傷,他們匆匆包扎一下咬牙堅持;有的在拍攝中暈倒過去,其他戰(zhàn)友接過攝影機就扛在肩上……

戰(zhàn)地攝制組研究拍攝方案
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新中國第一部戰(zhàn)爭紀錄片《鋼鐵運輸線》拍攝完成。影片用凝結(jié)著鮮血和生命的一寸寸膠片,真實地記錄了志愿軍后勤官兵為了保障部隊物資供給,不畏嚴寒,戰(zhàn)天斗地,與敵人斗智斗勇的鮮活場面,成為我軍極為珍貴而鮮活的戰(zhàn)爭史料,彭德懷司令員看了影片后高度評價說:抗美援朝正面戰(zhàn)場所取得的勝利,一半功勞歸功于后勤戰(zhàn)線的指戰(zhàn)員們。
接著,攝制組又成功拍攝了一部反映志愿軍醫(yī)護人員事跡的紀錄片《救死扶傷的英雄們》。拍攝時,雖已臨近停戰(zhàn),沒有飛機轟炸等危險,但拍攝條件仍很艱苦。他們憑著頑強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出色完成了拍攝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