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稱贊:拍電影的同志辛苦啦
在朝鮮戰(zhàn)場上,美軍利用空中優(yōu)勢對我志愿軍交通運輸線進行戰(zhàn)略性轟炸,妄圖切斷我軍前線部隊的物資供應,阻擋我軍前進。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當即下令:必須建立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確保前方物資能夠源源不斷供應。志愿軍官兵在朝鮮軍民的大力協(xié)助下,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憑著異常頑強的戰(zhàn)斗意志,一次次將敵人炸毀的運輸線恢復起來,為前線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
為了真實地記錄“鋼鐵運輸線”上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中央軍委決定拍攝一部戰(zhàn)爭紀錄片。八一電影制片廠接到命令后,馬上選調精兵強將,組建一支攝制組,再次赴朝鮮拍攝。

戰(zhàn)地攝制組拍攝反空襲場面
第一任廠長陳播親自點將。很快,一支由26人組成的《鋼鐵運輸線》攝制組成立了,年齡最大的薛伯青43歲,最小的沈友春只有18歲。有3名導演 、2名劇務、2名照明、1名美工。考慮到傷亡因素,其余18人分成6個小組,每組3個人,小組之間也經常變換人員。
攝制組的同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到朝鮮,他們就活躍在陣地上,開始拍攝空襲、談判及部隊指戰(zhàn)員緊張的戰(zhàn)備、生活等日常情況。薛伯青、張倫、楊映梅這一組,先是在指揮所拍攝志愿軍首長參加的軍事活動,后來又跟著去了軍事分界線和上甘嶺。

戰(zhàn)地攝制組拍攝志愿軍官兵搶運彈藥
彭德懷司令員看到八一電影制片廠戰(zhàn)地攝制組迎著敵人的炮火再次出現(xiàn)在陣地上時格外高興,對拍攝工作非常支持。一次,需要拍攝志愿軍首長們召開軍事會議的鏡頭。彭德懷得知后,專門把有關領導召集在一起配合拍攝,并親切地稱贊說:“拍電影的同志辛苦啦。”
志愿軍總部首長對拍攝工作也十分重視,特意交待所有重大活動除特殊要求外,允許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同志參加。得知攝制組的同志帶著沉重的拍攝設備日夜奔忙在戰(zhàn)場的各個陣地上,后勤部洪學智部長就特批給攝制組配備了車輛,為拍攝工作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