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不畏死,兵不惜命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對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發(fā)起了猛攻,企圖一舉攻占宜襄,直搗山城重慶,這便是棗宜會戰(zhàn)。
戰(zhàn)區(qū)司令李宗仁準備和日軍在棗陽決戰(zhàn),而此時,負責阻截日軍去路的,正是張自忠麾下的33集團軍,張自忠平日衣著總是簡便,但此次出戰(zhàn),卻一反平日所為,穿上了黃呢軍服,戴上了領章。作為總司令,張自忠親自率部渡河作戰(zhàn),總部夜宿距宜城縣東北六公里的南營,架好電臺后,張自忠的命令通過摩爾斯電碼飛向各部隊,但同時也飛進了監(jiān)聽我方電臺的日軍的電訊偵查部隊的耳機里。日軍電訊部隊破譯了張自忠總部電臺密碼后,把情報報告了11軍軍長常園部和一郎,敵酋立令13師團和39師團盡快會合,殲滅張自忠主力。

棗宜戰(zhàn)役
5月15日,日軍分南北兩路夾擊張自忠率領的部隊,激戰(zhàn)到16日拂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在杏仁山上堅守待援。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fā)起猛攻,槍炮齊鳴,大地震顫,戰(zhàn)況也更加惡化。12時40分,38師師長黃維綱發(fā)出“十萬火急增援”的電報,“援”字尚未拍出,電臺被炮火擊中,從此33集團軍總部和其他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接著日軍發(fā)起波浪式沖鋒。
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zhàn),身中5彈,仍鎮(zhèn)定自若指揮戰(zhàn)斗,下午兩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shù)百名官兵,他將自己的衛(wèi)隊悉數(shù)調去前方增援,此時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隨后,掏出筆向戰(zhàn)區(qū)司令部寫下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說:“我力戰(zhàn)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當部下勸說張自忠轉移,他卻說:“今日是我報國時矣!”
日軍戰(zhàn)史資料記載了張自忠犧牲的時刻:第四分隊的藤岡元一等兵端著刺刀向敵方最高指揮官模樣的大個子軍官沖去。此人從血泊中站起,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止步,驚愕地愣在那里。第三中隊長堂野君隨即開槍射擊,擊中張自忠的頭部,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猛然刺去,那軍官高達的身軀轟然倒地。
張自忠殉國當日,他的部下夜襲南瓜店,拼死搶回張自忠將軍的遺體,經查驗,張自忠全身八處負傷,右肩、右腿為炮彈傷、腹部負刀傷,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額各中一彈。
醫(yī)療隊將張自忠遺體重新擦洗,作藥物處理,著上將禮服,入殮楠木棺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