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周恩來在對民主人士的報告中,重申了中央對大學的政策,“大學要維持原狀。如清華,有人要吳老(按:指吳玉章,當時任華北大學校長)搞,我的意見可由學生、教授主持校務,先維持下來再說。”
由于采取了“堅決改造,逐步實現(xiàn)”的方針,先于北平解放的各院校都實現(xiàn)了平穩(wěn)過渡。
“終于從地下轉(zhuǎn)到地上了”
解放軍入城式的第二天(2月4日),劉仁決定召開地下黨會師大會,開會地點在宣武門外國會街北大四院(現(xiàn)新華社)。當時北平所有的地下黨員一共有3376人,由于會場容納人數(shù)的限制,只有兩千多人參加。
出于保密習慣,剛開會的時候,許多人還戴著大口罩或帽子,彼此看不清面孔。彭真、聶榮臻、葉劍英、薄一波、林彪等很多領導都講了話,最讓大家振奮的一句是,“今天,北平的地下黨終于從地下轉(zhuǎn)到地上了!”此話一出,全場沸騰,所有人都把帽子扔上了天,扔掉了口罩,彼此相認。很多人指著對方說“原來是你呀”,然后握手、擁抱。
彭真和李葆華把劉仁從后排請起來,彭真對大家說:“這就是多年來領導你們堅持地下斗爭、富于白區(qū)工作經(jīng)驗的劉仁同志!”
“??!”臺下騷動起來。在城工部,大家親切地稱劉仁為“老頭兒”,而絕大多數(shù)地下黨員與這位“熟悉”的領導人素未謀面。
會師大會上還宣布了一個重要決定,即黨的工廠、學校、機關支部全部向群眾公開。這件現(xiàn)在看起來順理成章的事,在當時卻頗有些風險。
剛解放的北平社會秩序尚未完全穩(wěn)定,國民黨特務大部分潛伏起來,散兵游勇剛剛開始收容,同時,北平黨的組織與上海等地的地下黨組織還有許多聯(lián)系,因此各工廠、學校黨的組織一時還無法公開。稍有差池,很可能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北平市委對公開身份做了充分的鋪墊,最后決定,在“七一”前公開所有黨組織。6月28日,清華二校門貼出了當時全校187名黨員及負責人名單,從此黨結(jié)束了秘密工作狀態(tài)。
公開過程中,為了將黨“毫無顧忌地、堅決地、勇敢地放在太陽下,即千千萬萬群眾監(jiān)督之下了”,群眾可以自由參加各支部的黨員大會。
黨組織的公開大大提高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至1949年底,共發(fā)展了新黨員586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