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塔克西姆廣場的抗議(2013.07)
上周的伊斯坦布爾之行,讓我有機會走進了塔克西姆廣場(Taksim Square)。這個坐落在伊斯坦布爾歐洲部分的廣場及其周邊的商業(yè)區(qū),最能顯示出土耳其所具有的歐洲風采。
行走在步行街上,仿佛漫步在某個歐洲古城之中,完全沒有置身于一個有 98%的民眾都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的感覺。
就在一個多月前,一些學生和市民因反對附近的蓋濟公園(GEZI)改建工程,在塔克西姆廣場和步行街舉行了抗議游行,進而引發(fā)了全國多地的大規(guī)模示威活動。
我從廣場走進步行街時,正是華燈初上的黃昏時分。在街口處,我看到一些年輕人和當?shù)鼐用裣囟?,在大批武裝警察的嚴密注視下,以齋月聚餐的方式繼續(xù)著他們的抗議。
不過,他們的抗議已超越了早先的目的,具有了更廣泛的世俗化訴求。一位女大學生告訴筆者,她之所以來這里,就是希望土耳其的婦女能夠像歐洲婦女一樣,享受到更多的自由。
土耳其國家電視臺TRT上周對頗具影響力的伊斯蘭教意見領袖人物 Omer Tugrul Inancer 的采訪,再次激化了世俗與保守之間的矛盾。
Inancer 明確表示,懷孕七個月或以上的婦女不應在公共場合“顯身”。這一表態(tài)招致很多婦女的反對。在一些城市,孕婦們通過社交媒體的聯(lián)絡走上街頭,舉行了示威活動。
從表面看,土耳其的大規(guī)模示威活動,已經(jīng)偃旗息鼓,政府正設法與當?shù)孛耖g社團建立更為直接的對話渠道,并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蓋濟公園的改建問題。但是,世俗與保守之間的矛盾卻因為這場示威而更多地顯現(xiàn)而出,使得這場看上去要比兇猛激烈的埃及革命更為平和的示威抗議活動,具有了同樣深遠的影響。
土耳其今天的成功,在于將宗教隔離于政治治理之外,世俗的力量使土耳其要遠比一些其他信奉伊斯蘭教占主體的國家開放得更早、發(fā)展得更快。但土耳其并沒有遠離伊斯蘭教。世俗的力量能走多遠,仍要取決于伊斯蘭教傳統(tǒng)具有多大的規(guī)制力。這樣的博弈一直貫穿在土耳其幾十年來的發(fā)展中。
自土耳其發(fā)生示威以來,更多評論關注的是土耳其的民主體制,以及這一體制是否具有彈性,但這可能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涉及民主體制不斷成熟過程中的伊斯蘭社會的轉(zhuǎn)型與變革。在土耳其年輕一代的不滿中,有著渴望更加開放的強烈愿望和政治訴求。這轉(zhuǎn)變成了對更多依靠低層保守力量的埃爾多安的不滿。
一個潛在的危險是,世俗與保守的尖銳對立,可能會撕裂這個國家。從西亞北非等諸多穆斯林國家看,世俗派的激進往往會引發(fā)保守派更為強烈的反彈。埃及仍在嘗試尋找在一個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的民族國家里建立現(xiàn)代民主體制的“入口”,而土耳其已經(jīng)走到了解決伊斯蘭教如何與民主體制融為一體的關鍵之處。
把土耳其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置于埃及以及亞洲、非洲的伊斯蘭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去觀察,我們或許才能感覺到,伊斯蘭教這個有著占地球人口四分之一信徒的宗教,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正在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
下一頁:軍事政變的循環(huán)與民主的規(guī)矩(201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