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簡直成為了一道墻垣了”,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學生錯例】因為墻垣就是代溝或是沖突。
【解題引導】這句話既是總結又是前因。該考生就是把“所以”所引發(fā)的表示結果的內(nèi)容當做對全句的理解了。
老師可以這樣指導:為什么造成“尺度之不同”,此句是個比喻句,“墻垣”喻體有什么特征,表達了什么意思。
【參考答案】尺度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評判就不同,因此造成了隔膜、誤解甚至對抗,像墻一樣,阻礙人們的交流。
審題不清 無視考點
   2009年《尺度》第三四段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時會有意外……當代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放棄巨額家族遺產(chǎn),因為它們妨礙了他的哲學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辭去蘇州行政長官之職,因為他的趣味是無羈無絆,與山水相唱和……
這就接近了一個重要的觀念:尺度的核心是個性?;蛘哒f,個性決定了尺度的相貌……在常人難以理解之處,特立獨行憑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尋常的人生。
11.結合本文,舉例闡述你對“個性決定了尺度的相貌”這句話的理解。(4分)
【學生錯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性,有外向內(nèi)向,所以他們對生活的看法不一樣。
【解題引導】大部分考生回答的失誤在于缺乏“理論闡述”,或闡述不到位,沒有把“個性”和“尺度”之間的關系分析清楚。
老師可以這樣指導:上面文段的舉例人物作用是為下段的“這”服務的。人物論據(jù)是表達了作者的觀念?!俺叨鹊南嗝病钡暮x就是人生的標尺長短。
【參考答案】決定“尺度”的關鍵因素是人的個性。個性不同,由此產(chǎn)生的標準(尺度)也不同。維特根思坦和袁中郎等人的“尺度”異于常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的個性獨特,人生目標與眾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