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瞧橋
臺海網10月13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道 城市中的每座橋都記錄了時代更迭、時光變遷。
如今,在九龍江上,一座座跨江大橋飛架南北,碧波之上化通途。在原有中山大橋、漳州大橋、戰(zhàn)備大橋、水仙花大橋、九龍江大橋等基礎上,新江東大橋、浦南大橋、龍海沙洲島特大橋等相繼建成通車。漳州交通集團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推進金峰大橋、芝山大橋、馬洲大橋等項目建設,使群眾出行更加順暢,加快了漳州交通建設步伐。
今天,我們探訪交工驗收的金峰大橋,及在建的芝山大橋和馬洲大橋。
馬洲大橋鳥瞰
【馬洲大橋】
融入“舞動絲路”元素
預計明年具備通車條件
橋梁位置
馬洲大橋位于漳州市的東面,橫跨九龍江西溪,是主城區(qū)的“東大門”及重要過江通道。它是東環(huán)城路工程的重要節(jié)點和標志性建筑,將與廈漳同城大道、圓山大道、南江濱路、南環(huán)城路實現互聯(lián)互通,連接起龍文與龍海、高新區(qū),對改善城市交通有重大意義。
文化特色
該橋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景色優(yōu)美宜人,橋址北岸更是對接一片生態(tài)濕地,具備進行景觀設計的天然條件。大橋設計結合本地文化,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造型融入“舞動絲路”元素,采用飄帶狀鋼箱拱橋,將拱肋勾繪成絲綢造型。
設計特點
大橋主橋全長420米,橋面寬56.6米,雙向十車道,由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防撞護欄等組成,兩側各有兩部觀光電梯可達橋面。大橋鋼結構共14369噸,橋面板600塊,樁基120根,拱座8座,柱式墩8座。目前,大橋樁基、墩臺等下部結構全部完成,邊跨和次中跨縱橫梁已架設完成,中跨縱橫梁正在架設。預計本月底完成主縱梁梁貫通。
筑橋者說
“拱肋造型仿佛舞動的絲帶般流暢、自然、起伏,線條優(yōu)美柔滑。而主梁則強調橫向線條,從絲帶中穿過,使柔美的拱橋增加了一些力度感,達到剛柔并濟的效果。市民行走其中,好似在絲帶中徜徉,可讓身心處于放松舒適狀態(tài)。”漳州交通集團項目負責人表示,馬洲大橋建成后,將融匯漳州歷史文化、地域特色、人文精神于一體,使兩岸的山脈通過起伏的“絲路”連成一片,形成一條優(yōu)美的天際線,構成一幅完整的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