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5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道,“花海就在我家陽臺邊”“顏值爆表了”“我在人民廣場賞花”。仲夏里,漳州人的朋友圈被人民花海“刷屏”了?;ê?,美人蕉、硫華菊、波斯菊、向日葵等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盛開得如詩如畫。成群的市民在這里散步、拍照、賞花……人民廣場花海是漳州“五湖四海”建設的一個縮影。
突出生態(tài)自然優(yōu)勢,以民生福祉為導向,持續(xù)放大“生態(tài)+”效益,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一段以來,漳州全力推進“五湖四海”建設,進一步讓“花樣漳州”更具原生態(tài),更有自然風情,展現獨特的城市魅力。今年來34個項目高效有序推進,累計完成投資23.5億元。
五湖:湖光山色惹人醉
“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一座座閩南風格的仿古建筑沿江而建,紅花綠樹相互掩映、搖曳飄香……夏日里,行走在龍文區(qū)“閩南水鄉(xiāng)”一期項目現場,“閩南風·漳州味”撲面而來,水鄉(xiāng)展露“清新面容”。步伐再往前,古村湘橋旁,“九十九灣湖”建設持續(xù)推進,美麗湖景將在村里迂回流繞,碧波蕩漾,也將使漳州最大的在建安置房項目——鴻浦豪園的幾萬居民真正可以“望山見水,留住鄉(xiāng)愁。”
九十九灣湖項目快馬加鞭,其余項目“不甘示弱”。規(guī)模最大的西湖已完成概念性城市設計,項目實施框架方案正進一步深化;土地征遷方面已全部完成入戶丈量及一戶一卡建檔工作,進入簽約、封房階段。西院湖生態(tài)園湖體及景觀基本完成,計劃8月建成開放。該項目通過整合水利、生態(tài)、休閑三大功能,融合濕地風情、山水湖景和田園風光,將滯洪區(qū)打造成集城市泄洪、生態(tài)保護和旅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綠色海綿體、市民多彩聚集地”。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huán)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區(qū)西部宜居水平。
此外,碧湖生態(tài)園園區(qū)夜景改造已完成;綠化景觀完成陽光大草坪區(qū)域櫻花的移植及康樂園區(qū)域地被補植、修剪及整理地形等工作,完成親水木棧道防腐木的更換工作;預計10月完成橋梁增設。南湖征地拆遷工作有序推進,南山湖、蜈蚣湖工程加快建設,輔以正在建設的“南山水岸”以及南山橋廊橋改造工程、九龍江畔“百花齊放、百樹成蔭”綠化工程,漳州老城區(qū)一江兩岸、古城、古寺、古橋等連為一體,努力打造成較為完整的文化旅游、休閑觀光帶。
四海:百花美景如約至
步入英橋花海主路迎賓段,只見有一顏色紅艷的花朵兒,一團團、一簇簇擁在一起, “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天鵝絨紫薇’” ,福建大農景觀建設有限公司、英橋花海項目負責人介紹,此花從美國引進,花量大、花期長、花清香,花色獨特,給人褶皺綢緞般感覺。
據了解,英橋花海占地約372畝,規(guī)劃分成片林緩沖區(qū)、四季花海區(qū)、荷花田區(qū)三個區(qū)域,將觀賞性四季花海與本地花卉產業(yè)相結合,打造集休閑旅游、花卉展示、農業(yè)體驗和科研實驗于一體的花海景觀,耕耘“花經濟”,探索一條“生態(tài)+”的新路,提升花海景觀的可持續(xù)性和生命力。
春看風鈴花,夏賞藍花楹,秋品黃花槐,冬觀紅花紫荊……隨著“四季花海”建設及城市道路景觀改造提升,今后穿行在漳州市區(qū),不論城市干道,還是街頭拐角,景觀將不再是單調的綠色,而是“隨處見花、隨處即景”。
建設花海,注重惠民。據悉,市區(qū)9處既有街頭綠地花島改造提升已完工6個;浦頭港沿岸綠地及綠道建設完成現場測繪及立項;迎賓西路、漳華路、龍江北路、丹霞路、元光南路等道路花化改造提升項目,完成景觀提升設計方案。值得關注的是,漳州還啟動動車站往市區(qū)方向的龍江南路綠化工程建設,以“疏林草地、景觀花帶”為目標,將把龍江南路沿線建成四季有花、四季變化、層次明顯、色彩豐富、簡約大氣的城市風景線,讓每一個來到漳州的游客第一眼記住這座“田園都市、生態(tài)之城”的美與綠。
除“四季花海”外,香蕉海故里游覽區(qū)建設完成總體工程量80%,入口形象廣場和村道改造提升項目完成,村內水系整治、臨湖親水步道以及架空步行慢道等項目正在建設;濱江體驗區(qū)建設完成園區(qū)主路面;特色小鎮(zhèn)申報材料編制工作已完成。荔枝海觀景一號平臺已基本完成,二號、三號平臺已封頂。水仙花海正在開展項目方案設計,計劃6月底前完成征遷。漳州高新區(qū)還將持續(xù)推進水仙花小鎮(zhèn)建設,該項目位于田中央村,項目規(guī)劃面積約2平方公里左右,將以農業(yè)為基礎,特色農業(yè)為支撐,重點發(fā)展服務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