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修史志 功不可沒
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之前,宋金在淮東曾有一場慘烈戰(zhàn)役,那就是“楚州保衛(wèi)戰(zhàn)”。當時,漣水軍鎮(zhèn)撫使趙立僅率數(shù)千軍勇,駐守楚州城對抗完顏昌等率領的3萬金兵。盡管勢孤力窮,但趙立沒有絲毫退縮,堅守城池抗戰(zhàn)近6個月,徹底打亂了金兵南下的計劃。雖然最終趙立被巨石砸中身亡,楚州城亦被金兵攻破,但這場悲壯守衛(wèi)戰(zhàn)展現(xiàn)出的浩然正氣,卻千古長存。梁克家剛剛簽書樞密院事時,即上疏請求重筑楚州城,并且“環(huán)舟師于外”,穩(wěn)定了淮安一帶邊界的局面。楚州城的重新屹立,對于南宋軍、民來說,都是一件很提振士氣的事。重建楚州城一事也引得愛國詩人陸游投詩給梁克家,詩名即為《投梁參政》。陸游在詩中表達了自己愿意效力軍營、為國雪恥的決心。
乾道八年(1172年),朝廷封虞允文為左丞相,梁克家則為右丞相(后兼任樞密使)。這時的梁克家年僅45歲,能夠在這個年紀當上宰相,殊實不易。梁克家一貫秉公執(zhí)法,那些親近外戚的皇室權貴在他面前都不免要斂形藏跡。但寵臣張說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種“和諧”。
張說因為娶了壽圣皇后(即趙構(gòu)皇后吳氏)的妹妹,所以可算是皇室外戚。這個人擅長溜須拍馬,深得孝宗的寵愛。乾道七年(1171年),孝宗想讓張說簽書樞密院事,同時起用劉珙同知樞密院。結(jié)果忠厚耿直的劉珙恥與張說共事,力辭不拜,致使朝論嘩然。事情拖到第二年,孝宗又要授令張說簽書樞密院事,右正言王希呂與御史臺官員交相彈劾張說。孝宗大為惱火,就要將王希呂等言官貶至偏遠險惡的地方。左丞相虞允文予以駁回。孝宗更加火大,推案而起,眼看一群忠良就要遭殃了,這時梁克家站了出來,他說:“王希呂彈劾張說,是維護朝廷綱紀;左相(指虞允文)援救王希呂,是為了維護國體。”孝宗怒意才算稍解,最后只是輕罰了王希呂。之后,張說惱怒士大夫不附和自己,陰謀誣陷他們,也賴梁克家全力調(diào)解才保護住這批忠良。不過,從張說身上,梁克家也看出孝宗個性上的弱點。這使他開始萌生退意。乾道九年(1173年),在商議金國使者朝見時授受國書的禮儀時,梁克家因與眾人意見不合,遂請求離京。獲準后,以觀文殿大學士身份出知建寧。
淳熙六年(1179年),梁克家起知福州,史書載其“在鎮(zhèn)有治績”。《閩中理學淵源考·卷35·文靖梁叔子先生克家》載曰:“淳熙六年起知福州。綽有治績,得陳傅良通判福州,喜甚,委以俾贊郡事,強御者不得售其私。”陳傅良,人稱“止齋先生”,學問淵博,著述眾多。梁克家出知福州時,陳傅良正好任福州通判。兩人一見如故,后來更是合作編纂了名垂青史的《淳熙三山志》。
“三山”是福州的別稱,《淳熙三山志》(簡稱《三山志》)即福州的地方志。為何要編纂此志?梁克家在自己親撰的《序》文中稱,因福州雖在東晉、唐朝曾有方志,但到南宋時“皆散佚無存”。北宋慶歷三年(1043年),郡人林世程亦作方志留于世,但是這本志書“不過地里、山川、人士、物產(chǎn)之大概”。這讓梁克家深感很有必要纂修新的三山志。于是,他利用政事余暇,約陳傅良等人一道搜集史書材料,“討尋斷簡,援據(jù)公牘,采諸老長所傳”,終于在淳熙九年(1182年)纂成《三山志》40卷?!度街尽穬?nèi)分地理、公廨、版籍、財賦、兵防、秩官(附科名)、寺觀、土俗等門。志名“三山”,實含當時福州所屬閩縣、連江、侯官、長溪、長樂、福清、古田、永福、閩清、寧德、羅源、懷安等12縣地方文獻,是福建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的一部地方志,有較高史料價值。此志還入編了清代的《四庫全書》。這《三山志》因系名家手筆,且存全帙,迄今為史學界人士“視同拱璧”。

梁克家故居原址就在泉州市第一醫(yī)院內(nèi)

梁克家墓今位于草邦水庫岸邊
二度封相 遺奏絕篇
淳熙九年(1182年)九月,梁克家再度官拜右丞相,封儀國公。這是他第二次當上宰相。《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淳熙)十三年,命以內(nèi)祠兼侍讀,賜第,在所存問不絕。”也就是說,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梁克家再度被晉封為鄭國公,并賜修建府第。不過,這一年梁克家身染疾病,故皇帝時常派人前來慰問他。
清道光《晉江縣志》載:“明年入謝,御制詩賜之,有真儒良臣之褒。”淳熙十四年春,梁克家身體狀況有所好轉(zhuǎn),入宮叩謝皇恩。孝宗對他的到來十分高興,特地寫御詩賜他,并褒贊他為“真儒良臣”。可惜,才過一個月,梁克家就突然病情惡化。是年六月,傳來身故噩耗,享年六十,卒贈少師,謚文靖。史載梁克家在病故前曾“手書遺奏”,孝宗看過后垂涕不已。后來,梁克家被賜葬于泉州城東梁相山,今墓址位于草邦水庫東側(cè),俗稱“五虎朝金獅”穴。梁克家身后留有《中興會要》200卷、《梁文靖集》等著述?!端问贰贩Q之“為文渾厚明白,自成一家,辭命尤溫雅,多行于世”。
據(jù)梁甘霖介紹,梁克家故居就位于今東街泉州市第一醫(yī)院一帶。清道光《晉江縣志·卷12·古跡志坊宅附·城中宅·丞相梁克家宅》載:“丞相梁克家宅,在舊縣學東。”如今東街的金池巷、相公巷亦與梁克家息息相關。相公巷是因梁克家兩度為相,故名。金池巷則是因梁府園林中舊有一池名為“金池”,故得此名?!度讲设薄芬粫d稱:“金池園:宋狀元宰相梁克家府第之花園。其范圍西起相公巷,東至金池巷。筑銀臺種梅,建金池植蓮,體現(xiàn)其《詠梅》和應瑞——蓮開雙蒂的精神意境。”而梁甘霖表示,之所以稱池為“金池”,實際上是因為梁府古時常請戲班進園“搬戲”,戲子們就著池水卸妝,結(jié)果金粉浮滿整個池子,故邑人便稱該池為“金池”。據(jù)《泉州古城踏勘》一書載,梁府的金池“在近代尚存淺沼,池畔散見花石,21世紀初湮涸成陸”。
實際上,不管是梅花銅鏡,抑或應瑞雙蓮,都是古人對于理想境界的一種精神托物。換而言之,梁克家定是在古人心目中曾擁有過極高的地位,才“配享”這幽然梅香與呈瑞之蓮的??v觀其人生,固然不如蘇軾等人那般襟懷曠達、遺世獨立,但從宦海浮沉間,克家尚能疏陳六事、直言四條、筆修《三山志》來看,他則更具務實精神。這種精神,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有其熠熠生輝的一面?;蛟S,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懷念梁克家的緣故之一吧。
【記者 吳拏云 文/圖(除署名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