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黃景昉:字太稚(又作太穉),號東崖,明代晉江東石檗谷村人,官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太子少保,一生著述宏富?!妒瘏T書后集》將其與蔣德璟、吳甡并稱為“三君子”,認(rèn)為他們“處則為慧業(yè)文人,出則為救時宰相”,評價甚高。
臺海網(wǎng)6月12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在古裝電視劇中,時常能看到有人手捧圣旨,在刑場上高呼“刀下留人”的場面。明末泉州出了一位立言忠鯁、論事慷慨的宰相,他雖然沒有跑去刑場救人,卻曾屢次在皇帝面前忠言進(jìn)諫、搭救落難賢臣。這位宰相全然不計個人得失,他鍥而不舍的努力最終多次挽回冤獄,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yùn)。他就是晉江東石人、宰相黃景昉。
檗谷黃氏 儒宦之家
晉江東石鎮(zhèn)的東部有一古村落,名喚檗谷村。該村地處東石港灣東部,東據(jù)銅缽寺,南俯鰲江水,西鄰安平鎮(zhèn),北倚南天寺,形勢天然。古時這里臨溪通海、舟船可泊,故地曰“唐家崖”。宋時,此地屬晉江仁和里,黃姓祖先羨其“檗陰谷幽”而定居于此,漸成聚落,后改“唐家崖”為“檗谷”?,F(xiàn)今,檗谷村南接沿海大通道,西連東石鎮(zhèn)商貿(mào)中心,地理位置突出,已為繁華之地。

“竇桂傳芳”匾額是狀元劉子壯為黃景昉胞昆五人所立

“宮保宰相”匾額彰顯黃氏一族榮耀

宗祠內(nèi)眾多廳柱楹聯(lián)皆與黃景昉的故事有關(guān)
檗谷黃氏宗祠(亦稱家廟)位于檗谷村中心地帶,“后有三臺石、前繞九曲水”,可謂攬川抱水。據(jù)檗谷村黨支部書記黃擁護(hù)介紹,檗谷黃氏宗祠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祠堂坐北朝南,由門樓、廳堂等組成,占地1.2畝,建筑格局恢宏大氣。宗祠祠前有七星埕,七星埕呈階梯狀排列,一埕高過一埕,宗祠就坐落在最高層。其中分布有觀欄、三品潭、旗桿夾,縱橫開闊,眺望無阻。舊時,民間素稱泉州南門外“塘東崎、檗谷大”,指的就是晉江塘東祠堂屋面最斜,而檗谷祠堂規(guī)模最大,兩座祠堂名氣之大,可見一斑。明末宰相黃景昉亦曾贊曰:“鄉(xiāng)檗谷宗祠最恢宏,稱濱海冠。”
檗谷黃氏的肇基始祖為黃龍,據(jù)檗谷村人黃居城、黃金釵介紹,黃龍系南宋永春縣令黃瑀之子。黃龍?jiān)诘沁M(jìn)士第后,曾出任龍溪令,“后免官,從母歸于仁和檗谷,樂其山水之勝,于是占籍焉,因自號為檗谷逸叟”。黃龍生子三人:仙錫、仙舉、仙逸。仙錫分支晉江后坑,后再分支玉湖村;仙舉守祖世居晉江檗谷;仙逸遷南漳北溪頭觀音山,生子念楚、子田,念楚定居溪頭,子田后人回遷晉江永康。最終形成共奉黃龍為始祖的檗、湖、永“三鄉(xiāng)黃”格局。檗谷黃氏在古代科舉方面頗有成就,先后多人登科第,入仕為官者不勝枚舉,其中就包括宰相黃景昉。黃景昉的祖父黃國彥舉隆慶丁卯(1567年)鄉(xiāng)試,景昉長兄景明登崇禎甲戌(1634年)進(jìn)士,次兄景曄及其弟景昭、景暿皆有文名,可謂儒宦之家。
黃景昉在《甌安館詩集》有《檗谷祖鄉(xiāng)二首》,其一曰:“衣冠陌上不勝塵,野性還應(yīng)問水濱。親見海風(fēng)吹斷雨,橫云片片落龍鱗。”另一曰:“幾家煙火海頭居,東望白沙十里余。破戶健貧終意氣,先人身佩兩銅魚。”一方水土一方情,景昉的詩句中既充滿對檗谷故里青山碧水的長情,也飽含凝重的思鄉(xiāng)之情。
族譜內(nèi)亦有記載黃景昉事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