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泉州府文廟考棚 (老照片翻拍)
清政府與鄭氏府文廟談判 化解拜會禮儀之爭
時針往前回?fù)?00年?!?a href="http://m.dddjmc.com/news/twnews/" target="_blank">臺灣外記》記載,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要招撫臺灣鄭氏,派刑部尚書明珠、兵部侍郎蔡毓榮為欽差大臣入閩,與靖南王和福建總督齊集泉州,主持和臺灣鄭氏的談判。
然而,雙方在商議拜會禮儀時發(fā)生嚴(yán)重爭執(zhí)。一方認(rèn)為,明珠等人是欽差大臣,鄭氏使者需走角門、偏坐;鄭氏使者卻不同意這樣的安排,拒絕使用地方官員拜見欽差大臣的禮儀,而要求以客使的禮儀。
爭執(zhí)不下,雙方“數(shù)日未會”。為打破僵局,興化知府建議雙方在泉州府文廟相見。文廟是供奉孔子的地方,當(dāng)時官員皆由角門進(jìn)文廟,且只能偏坐。孔子是兩岸共同尊崇的圣人,鄭氏使者對入文廟的禮儀是認(rèn)可的,而欽差大臣代表皇帝則可以走大門。
最終,這場禮儀爭執(zhí),由于地點(diǎn)選擇在泉州府文廟而得以化解。雖然談判最終沒能成功,但卻是清、鄭歷次談判中,代表層級最高、彼此提出的條件最為接近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