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陽修的知心友誼
說起“宋四家”,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它就是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從書法風格上看,蘇軾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拗崛;米芾俊邁豪放,他們書風自成一格,而蔡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有書法家評價稱,展卷蔡襄書法作品“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蔡襄為人正直忠厚,這使得宋朝文人對其仰慕頗深。蘇軾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yīng),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黃庭堅也表態(tài)了:“蘇子美、蔡君謨皆翰墨之豪杰”; 米芾則稱:“蔡襄勒字”。能讓其他“三大家”都心服,蔡襄除了書法有魅力外,其人格魅力也不可忽視啊。
歐陽修也曾為蔡襄的書法“站臺”,他說:“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大有要將蔡襄推為書壇盟主之勢。這一方面自然是蔡襄實力超群,另一方面大約也有“友情分”在里面。蔡襄與歐陽修年齡相近,兩人為天圣八年(1030年)同榜進士,蔡襄登該科進士第十名,而歐陽修是第十四名。在仕途初期,蔡襄和歐陽修都曾充任過西京留守推官及諫官,交集頗多,兩人的關(guān)系也是日益融洽。特別是在蔡襄作《四賢一不肖》詩,為歐陽修等四人出頭后,他們的友誼更加堅固。后來在對待許多國家大事上,兩人也大多態(tài)度一致,共同進退。所以在一些帶有主觀立場的評判上,兩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趣的是,蔡襄和歐陽修都寫過題為《夢中作》的詩篇。蔡襄的《夢中作》曰:“白玉樓臺第一天,琪花風靜彩鸞眠。誰人得似秦臺女,吹徹云簫上紫煙。”借景抒情,似乎在展露既慕隱居又難能如愿的矛盾心境。而歐陽修的《夢中作》曰:“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更多的是在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兩位好友的“夢”雖不同,但讀來卻都別有味道。
治平四年(1067年)8月,蔡襄在家中逝世,享年56歲,追謚忠惠,其墓在楓亭蔡嶺(今楓亭鎮(zhèn)鋪頭社區(qū)錦嶺山)。好友蔡襄去世后,歐陽修為之親撰《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也算是為二人的這段友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