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起,公路客車客流不斷下滑,市場逐漸萎縮;本月初,閩南快運宣布退出快運市場
——公路客運如何應對寒冬?

市汽車運輸總公司推出定制快車適應市場
臺海網12月26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12月4日,閩南快運宣布退出快運市場,市民唏噓不已。其實,這只是公路客運市場不斷萎縮的一個縮影。早在2009年,客運的旅客量就開始下滑,之后一直呈下降趨勢,且每年下降比例高達20%。在陸??者\輸中,公路客運曾經是一家獨大,如今隨著旅客量的下滑及一些客運公司的退出,公路客運這位曾經的老大哥會拿出什么招數應對市場的寒冬?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現狀
公路客運遭遇寒流
多年來,公路客運市場的旅客量一直呈下滑態(tài)勢,目前正遭遇寒流,處于冷冬期。
事件
閩南快運沒能邁過“20歲”門檻
閩南快運公司故事開啟,是在1998年。當時的它,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在歷經飛速發(fā)展的十幾年后,成為年富力強的“壯漢”。然而,因在輝煌時沒有購置資產保值增值,也沒有投資運輸行業(yè)以外的其他領域,最終導致它沒能邁過“20歲”的門檻。
據介紹,閩南快運公司以泉廈漳三地的運輸骨干企業(yè)為依托,經營閩南地區(qū)城際間及周邊道路的客運業(yè)務。巔峰時,擁有近200部客運車輛,年營業(yè)額兩億元左右,年利潤約3000萬元,曾是福建省第三產業(yè)的百強企業(yè)。閩南快運泉州分公司成立于2004年,其經營收入曾占到總公司的一半。
閩南快運泉州分公司經理林螺強表示,由于近年來泉州分公司虧損較大,公司有意退出這一市場。一個月前,閩南快運泉州分公司和車站方面協(xié)商退出運營,并辦理了交接事宜。有部分車輛劃歸該公司股東之一的泉州市汽車運輸集團總公司,這些車輛仍在車站繼續(xù)運行,所以很多旅客并不知道閩南快運已經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