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捷”輪貨船靠泊
臺海網8月9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黃漢業(yè) 謝乙景 吳志/文 林柏/圖)7月25日,莆田市市長李建輝會見巴西淡水河谷中國區(qū)總裁艾森喬一行時表示,莆田羅嶼港是福建省“兩集兩散兩液”發(fā)展格局中的核心港區(qū),希望雙方在已有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
次日,東南沿海港口鐵礦石對臺首航儀式在羅嶼港口舉行。臺灣中鋼“通捷”輪在10號泊位裝載2.75萬噸鐵礦石混合粉后,運往臺灣臺中港。這是東南沿海港口首次向臺灣中轉鐵礦石,也是羅嶼港口啟動對臺灣鐵礦石中轉業(yè)務,朝“大港口時代”又邁進一步。
“無中生有”,匠心打造
2011年5月18日,這是羅嶼港口的重要歷史時刻。那一天,9號和10號泊位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發(fā)改委立項核準批復,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fā)有限公司拿到了打造鐵礦石深水大港的“許可證”。
當時,在全國港口布局規(guī)劃中,尚無在福建布設鐵礦石碼頭的規(guī)劃,而羅嶼要建造30萬噸“東南沿海最大的鐵礦石碼頭”,真的是“無中生有”。
為了啃下“硬骨頭”,相關單位和人員跑了200多項審批,蓋了近1000個公章,完成了8號至15號泊位及港口物流園區(qū)工程項目的審批手續(xù),特別是9號和10號泊位工程的立項核準。
羅嶼港口位于莆田北岸開發(fā)區(qū)羅嶼島,這里具備天然水深的優(yōu)越條件,但要把一片灘涂和荒山的海島變成大型的鐵礦石碼頭,而且面積還是島嶼的三倍,無疑是一項超級工程。
2012年4月5日,工程首次開山爆破施工成功;2015年10月26日,9號泊位碼頭主體工程基本完工;2018年7月28日,羅嶼鐵路支線全面竣工并具備運營的條件;2018年9月,羅嶼9號和10號保稅堆場取得執(zhí)照并投入運營……
高標準打造精品港口,羅嶼建港技術得到業(yè)界認可。羅嶼港口采用的是4600噸的大型沉箱,將原設計的53個沉箱變成47個沉箱,然后在懸崖邊壘砌巨型土塊形成圍堰。同時,將原設計采用的爆破擠淤方案,調整為施打塑料排水板方案,大大節(jié)省工程造價。
以人為本,羅嶼港口利用一水之隔,將生產作業(yè)區(qū)與生活區(qū)功能分離,形成“島中有島、宜產宜居”的獨特風景線,并加大在防風抑塵網、環(huán)保設施、景觀綠化等軟硬件方面投入,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