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設計師
3年前的夏天,楊露大學畢業(yè),父母積累的財富已經(jīng)夠他吃下半輩子,他本來可以當一個瀟瀟灑灑的富二代。然而內(nèi)心對于服裝設計的狂熱卻支持他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于是他踏上了南上上海的火車,只身一人來到魔都尋找服裝設計公司實習。
投了幾份簡歷后,終于有了回應,這家公司的服裝總監(jiān)是個對時尚要求頗高的法國人。上班第一天,總監(jiān)就讓他們到上海一些比較大的商場收集市場信息,將賣得好的衣服品牌、面料和款式做成PPT。
初到公司實習,楊露不僅要干總監(jiān)交代的工作,還要做一些給同事買咖啡、倒垃圾、寫報告這樣的雜活。往往到了晚上七八點,同事都下班走人了,他還留在辦公室里干活。
然而,他并不滿足于只做一個業(yè)務熟練的小工。每天下班后,他都會收集當天廢棄的布料按照自己的設計做幾套衣服,然后拿到上海長樂路朋友開的買手店里去賣。
由于初涉服裝設計行業(yè),他設計的衣服總是天馬行空,顧客的接受度很低。受了幾次打擊之后,他在日常做公司要求的PPT時更用心了。別人也許只是完成一份工作,而他是真正地在思考市場趨勢。

(LU YANG by YANG LU)
久而久之,他業(yè)余時間拿廢布料做的衣服在朋友的買手店漸漸受歡迎了起來。當時正值“加油好男兒”在上海錄制,長樂路的游客特別多。一天,伊能靜來店里閑逛,一眼看上了楊露設計的衣服,試都沒試就全部帶走了。
此時,他在公司的工作也得到了總監(jiān)極大的認可,從實習助理升成了獨立設計師。憑借4年的繪畫功底,楊露設計的衣服比其他無趣的款式更具活力,頗受老板和客戶的賞識。甚至有客戶直接指定他來為他們設計禮服。
成功的人總是不滿足于待在舒適區(qū),他渴望獲取更多新鮮的知識。在上海呆了約10個月后,他有了去國外拓展視野的想法。于是花了一年多時間,游學到澳大利亞、德國和法國。
在國外,楊露對服裝設計有了全新的理解,國外的銷售模式也很前衛(wèi)。很多獨立設計師的作品都是通過直營店或買手店這兩種渠道進行量化銷售的,楊露想把這種模式帶回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