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培訓滿意率低一些教師不用真名授課
記者隨機打開一個公務員培訓機構報名網站,各種類型的補習班的價格從290元到39800元不等,課程類型從“網絡直播課”、“定制課”再到“精品課”、“協(xié)議課”,讓人眼花繚亂。
黑龍江省消費者協(xié)會負責人介紹,與社會各種培訓機構火爆招生相比,消費者滿意度并不是很高。據黑龍江省消費者協(xié)會的一項調查表明,約有三成消費者對自己參加的社會培訓感到不滿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營者為獲取不正當利益,不公示、不告知收費項目、標準及退費規(guī)定,利用消費者與經營者信息不對稱的漏洞,多收費、亂收費、少退費或不退費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
大慶市一家社會培訓機構負責人坦言,像他這樣的小企業(yè),會盡量避免與消費者簽合同,一旦發(fā)生糾紛,消費者束手無策。“我們一般不提供正規(guī)發(fā)票,消費者就沒有消費憑證,這樣也就沒有維權證據”。
除了費用問題,教學資質、教師資格也是廣大消費者在面對社會培訓時十分關注的問題。黑龍江省消協(xié)工作人員邵云凱說,按照規(guī)定,培訓機構需取得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辦學許可證》才能辦學,但有些培訓機構根本沒有證照。還有的培訓機構為了招攬學員,在教師資格上“做文章”,編造、夸大教師學歷等。
曾經在哈爾濱市一些培訓機構工作過的教師介紹,有的培訓班的老師不用真名授課,一方面便于“包裝宣傳”,另一方面也掩蓋了一些人不具備教師資格的情況?,F(xiàn)供職于國內一家知名教育培訓機構的北京一高校畢業(yè)生小張說,他自己參加公務員考試都沒有通過,卻在畢業(yè)后進入公務員培訓機構當起了面試指導教師。
業(yè)內人士指出,在社會培訓機構面前,消費者處于弱勢。不少消費者沒有意識到與培訓機構簽訂培訓合同的重要性,一些培訓機構也有意不與消費者簽訂合同,使許多消費者維權時處于被動地位,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