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 深圳
人物 金小月(化名),80后,事業(yè)單位員工
80萬買的房賣了160萬
金小月在深圳已經(jīng)呆了8年,用她的話說,“我是一個極其傳統(tǒng)的中國人,對家的要求很苛刻,租房子就是沒有家的感覺。” 當時,剛到深圳1年的她就向家里要了首期,在蛇口供了一套約50平方米的小一房,總價80萬元。
可如今,她對自己當初的決定感到深深的懊悔,“如果當時有眼光,現(xiàn)在就不至于為了買房發(fā)愁了。”去年,結(jié)了婚的金小月和老公商量換套大房子。年中,他們就有了看樓計劃,眼睜睜看著房價一天比一天高,最終敲定買房仍花了整整6個月。
其間,值得慶幸的是,她2009年購入的小一房,最終以160萬元成功賣出。“只是賣房容易買房難,看房路上多心酸啊。”金小月感嘆道。
每個周末都在看房的路上
自從有了買房的計劃,他們夫妻的周末時光就全部被看房占據(jù)了,羅湖區(qū)、福田區(qū)、南山區(qū)、鹽田區(qū)……幾乎把各個區(qū)的房子看了個遍。很多房子是昨天剛看完,第二天再去已經(jīng)沒有了,于是夫妻倆就在這種猶豫和糾結(jié)中,一次次的和新居失之交臂。
在蛇口,學位房均價要到10萬元/平方米,不帶學位的每平方也要七八萬元,兩室一廳就要近700萬元了。“在蛇口,上千萬的三室一廳都不能叫豪宅,只能說是剛需房。”金小月說。
于是他們把新居選在寶安區(qū),“離上班地點近,房價相對不高,生活質(zhì)量不至于下降太多。”不過,這套房每平方米也要4.7萬元。
猶豫了一晚房價漲了10萬
這次買房經(jīng)歷可謂一波三折。今年過年前夕,夫妻二人決定買下寶安區(qū)一套只帶普通學位的兩房一廳,建筑面積為63平方米,業(yè)主開價290萬元。
“我們決定回家考慮一個晚上,最終商量的結(jié)果是290萬就290萬。”金小月回憶道,第二天,中介告訴他們,業(yè)主說要315萬才賣。這回金小月不敢再考慮了,當場讓中介打電話給業(yè)主講價,好說歹說之下300萬成交。“我們幾乎是毫不猶豫就簽約了,想想如果昨天不猶豫,我們等于多賺了10萬,有種腸子悔青的感覺。”
買房子像買債券一樣能保值
交了近百萬的首期后,金小月和丈夫還需負擔1.1萬元的月供,生活一下變得拮據(jù)。金小月覺得這是值得的,“現(xiàn)在深圳租個兩房一個月至少要5000多元,多交點錢,起碼房子是自己的,踏實。我覺得買房子像買債券一樣,絕對能保值。”
不過,等孩子出生后,兩房就不夠住了,到時候又要面臨換房問題。
“為什么不咬咬牙一步到位,直接換個三房?”
“買三房不僅首付不夠,月供也承擔不起。” ■新快報記者 劉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