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樓二層靠里的房間里,頭發(fā)花白,戴著眼鏡,留著長長鬢角及八字胡的陳德良正在練毛筆字。
幾度寒暄,陳德良拉開了話閘。
陳德良生于建國后的第二年。和同時代的人一樣,陳德良也經(jīng)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文革以及改革開放。
從1958年7月初開始,人民公社化運動席卷大江南北,陳德良的老家馬廠村也不例外。14歲的陳德良輟學進入生產(chǎn)隊勞動,充當半個勞力,為家庭掙取工分。
“那時候家庭困難,供不起了。”陳德良回憶說。除了要掙工分,陳德良還得負責飼養(yǎng)兩只羊、兩只兔。于是他不得不每天早起割草、撿糞。
陳德良說,他本人系上門女婿,因此與同齡人相比,他年紀輕輕就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家庭重擔。
為了養(yǎng)家糊口,陳德良很快學會了多種手藝。
在陳德良的支撐下,家庭生活條件也日漸改善,“生活過的還馬馬虎虎。”
大概在1976年左右,陳德良迎來了改變他一生的人。這一年,一個來自廣東惠州“耍把戲”的師傅來到東莊鎮(zhèn)賣藝。這位師傅江湖人稱“洪蝴蝶”。陳德良看著這位洪師傅耍猴、賣狗皮膏藥掙錢不少,于是萌生了拜師學藝的念想。
陳德良找到洪師傅,希望能夠拜入他門下。后來經(jīng)過家人同意,陳德良正式當起學徒,隨著師傅走南闖北,耍猴賣藝。
對于師傅,陳德良至今依舊心存感激。無論日后出師獨立還是行醫(yī)發(fā)家,陳德良逢年過節(jié)都會去廣東惠州登門拜訪。
三年后,陳德良決定自立門戶,“跟他的時候,賺的錢都算他的,我獨立了我也就可以賺錢了。”
陳德良隨后開始獨自行走江湖,耍把戲、賣狗皮膏藥。很快,另外一個改變了他后半輩子生活方向的機會隨之來臨。
當時,莆田有個愛國衛(wèi)生協(xié)會,這個協(xié)會辦了個函授班,拿到函授班結(jié)業(yè)證書的人具備在本地的行醫(yī)資格。陳德良參加了函授班的考試,并拿到了結(jié)業(yè)證書。
彼時全國各地疥瘡病頻發(fā)。這種由疥螨在人體皮膚表皮層內(nèi)引起的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也司空見慣。
“疥瘡尤其是福建這種沿海的地方比較普遍,當時由于醫(yī)療落后,并沒有很好的根治辦法,往往是用藥水擦了之后,很快又復發(fā)。”當?shù)氐囊晃焕洗迕裾f。
陳德良看到了這個機遇。借助著從愛國衛(wèi)生協(xié)會函授班中學來的一些醫(yī)學知識,再根據(jù)他祖上的一些藥方,自己研究出了一個偏方。
陳德良至今仍記得這個偏方:500毫升水中放入不到5毫升的水銀。
“水銀成分很少,并不會中毒,再夾雜一點硫磺,沒想到擦的效果很好,還沒有副作用。”陳德良得意地說。當時,陳德良的偏方成本價是一兩毛錢,配好后按照每瓶一兩塊賣,有著十倍的利潤率。
起初,陳德良只在當?shù)貒L試著為人治療疥瘡,未曾想到的是,口口相傳后,他在當?shù)氐拿曉絹碓酱?,慕名前來治病的人也越來越多,賺的錢自然也越來越多。
“當年靠著這個偏方,一年能賺一兩萬。在那個年代,一萬多就能蓋房,那等于我干一兩年就能蓋房了。”回憶起這段往事,陳德良說,“那個年代,科級干部的工資也就一個月三四十塊。”
也正是靠著這個簡單的配方,陳德良成為東莊鎮(zhèn)從醫(yī)致富的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