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隱
正當“徒子徒孫”們紛紛在全國各地承包科室大干特干時,陳德良卻在1990年選擇了退出江湖,一場車禍讓他在40歲時便選擇離開這個曾讓他奠定江湖地位的行業(yè),過上了隱士般的生活。
從陳德良家門口遠眺,不遠處便能看到陳靖姑祖廟。過去一二十年,陳德良一直擔任這座祖廟的管委會主任。
事實上,在那場車禍之后,陳德良曾二度出山。這位被尊稱為“祖師爺”的長者并不想落后于人,只是江湖已不是那個江湖。
“那時候已經(jīng)是年輕人的天下了,我發(fā)現(xiàn)我的思路跟不上他們。”陳德良說,“這次出去也沒賺到什么錢。”
陳德良真正決定退休是在1997年左右。在這之前,來自臺灣、溫州以及當?shù)匦欧铌惥腹玫纳倘藗儧Q定在陳靖姑的老家興建一座祖廟以供奉這位陳氏祖先。
由于當時陳德良的名聲很大,加之走南闖北,陳的普通話在當?shù)叵鄬^好,有助于與臺胞及溫州人溝通,于是籌建祖廟的任務(wù)就落在了陳德良的身上。
陳靖姑祖廟從1990年開始籌建,到2005年開光,歷經(jīng)15年,花費2000萬元。這也成了陳德良退休后的生活重心。
“這個廟是把山頂炸平蓋起來的,為什么我要在這里辦廟,是為了讓菩薩保佑我們東莊人,沒有菩薩哪有東莊人的今天。”陳德良說。
在見到陳德良的那天上午,陳德良剛接見了一個臺灣的參觀團來祖廟祭拜。這種來自外地的祭拜者有時一天會來好幾批,平時見的人也主要是這些人,“有人來我就接待下,沒人來我就回到我的小屋里,寫寫字,喝喝茶,反正一大把年紀了,也與世無爭。”陳德良說。
陳德良特別在意“善終”二字。
“善終并不是說一定要長命,像半身不遂,老年癡呆,這都不是善終,而是要健康的活著。”陳德良一邊抽著煙,一邊說著他對善終的理解。
十幾年來,陳堅持鍛煉氣功,此外,也堅持練習毛筆字。在他的書房中,到處掛滿了自己揮毫的墨寶,最顯眼處,掛著的是一塊自己手寫的“愛我中華”牌匾。
“我當過兩屆莆田市人大代表呢。”陳德良指著放在書房角落的代表證頗為得意地說。
還讓他感到自豪的是,即便早已退隱,但多年來,諸多莆田系民營醫(yī)療老板始終沒有忽視他的存在,這些后輩們也曾多次邀請他出山,但他卻一一回絕。
陳德良至今依然記得六十大壽那年,壽席擺了五六十桌,除了他的徒弟之外,很多徒弟的徒弟也都紛紛前來賀壽。談起這段往事,陳德良難掩激動。
“刀槍棍棒出名聲,琴棋書畫弄寸光。十萬弟子闖天下,一代宗師數(shù)德良。”曾有民營醫(yī)院老板寫過這樣一首格律不太通順的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