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小茶販到今天創(chuàng)出大品牌、成為“釣魚臺”特供茶的大企業(yè)的董事長,肖總的故事在鷺島已被很多人當成傳奇,傳為佳話。在他的“華祥苑”不斷走向高峰時,他的一個個華麗轉(zhuǎn)身引起了我們的關(guān)注。
 
  小茶販 結(jié)茶緣 
    
  “一開始,我什么都沒有?!毙た傉f。由于羨慕同村小販出外經(jīng)商歸來的神氣,不甘人后、不安分的肖總開始思考: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一直走下去了?為了改變自身命運,走出農(nóng)村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1993年初,年僅20歲的肖總只身來到廈門,以對茶文化的至愛,世代制茶的經(jīng)驗,誠信重諾的本色,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步旅途。那是肖總感念至今的一段時光,是最艱難的三年,卻也是打下扎實基礎(chǔ)的三年。
  當時,廈門人喝慣了本地的“海堤”牌茶葉,習慣于那濃重的烘焙味道,很難接受安溪鐵觀音純正與清淡的茶香,甚至還有鐵觀音傷胃的偏見。要在廈門推廣鐵觀音很艱難,可是令肖總驚喜的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里的市場卻是很大的,大有可為。肖總說:“我當時就想起一個故事,說的是有兩個做鞋生意的商人到了一個閉塞的國家,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國家的人民從來不穿鞋子。一個商人搖搖頭回國了。另一個商人卻留下來,傳播外界的文明,培養(yǎng)人們穿鞋的習慣。結(jié)果,他成功了,這個國家里的人民都穿上了他帶來的鞋子。”學著那個留下來的商人,為了向廈門市民們推廣他心目中認定的好茶——安溪鐵觀音,肖總每天踩著自行車載上幾十斤茶葉,穿梭于廈門的大街小巷,不厭其煩地把安溪鐵觀音介紹給商場負責人和身邊的朋友,只要是講到茶,他的心里就充滿著喜悅與希望。肖總說:“我當時并不在意一天能推銷出去多少鐵觀音茶葉,而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廈門人認識到安溪茶的好,改變他們的喝茶習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