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本具有巨大的闡釋空間,講述人類共同的命運
盡管講的是古代的故事,但北溟覺得,古代題材的劇本殺最終是指向當下與未來的。“這個游戲就像一扇窗,打開它,可以看到歷史,也可以看到如今時代的光芒,歷史與現實是呼應的。”北溟說,“比如,我們這次玩的這段大唐歷史背景,史稱‘貞觀之治’。這在中國人的語境中,已經成為政治清明、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代名詞。而觀察我們現在社會及各行業(yè)的發(fā)展,也會發(fā)現確實越來越繁榮、越來越自信。”
北溟在劇本中創(chuàng)作的故事,也展現了中國人的品格,“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人都討厭戰(zhàn)爭,崇尚和平與統一。我們希望在安定的環(huán)境下追求共同的富裕,也都非常踏實肯干、團結一致”。這些東西,不用講出來,玩一局劇本殺,外國年輕人也許就體會到了。
玩了一局《長歌行》,一群外國年輕人見識了中國古代的英雄。Aarthee想起了馬來西亞古代一位被史書記載過的女王,“她總是打扮得像一個戰(zhàn)士,是女性榜樣”;俄羅斯小伙兒Maxim想起了“三勇士”,“他們熱愛人民,抵御外敵”;德國小哥Adrian想起了一位被放逐的公爵的故事,“他聰明勇敢,在孤島生存”……
有趣的是,這群因劇本殺聚在一起的各國年輕人,居然都認識哪吒,“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小孩,但是他好火!”看來,年輕人的話題,總是相似的。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從來不缺好故事,而好的故事可以跨越時空界限。經典文本具有巨大的闡釋空間,講述人類共同的命運。比如,“哪吒”講的是反叛,“我命由我不由天”依然是今天年輕人的心聲;“白蛇”探討愛情、友情,拷問信任、追求。
這些“故事新編”都已經在大銀幕上獲得了成功,得到原本對“老故事”并不“感冒”的中國年輕人的買票認同。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已經拉平了世界,把中國故事講給外國年輕人聽,同樣需要的只是好故事和好方式——劇本殺,不妨試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