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素提升口語表達(dá)
光明悅讀:您在書中對“紅樓”人物話語進(jìn)行分析時貫穿著一條紅線,就是始終從言語交際的四個因素出發(fā)。您能介紹一下具體情況嗎?
杜永道:“說話人、聽話人、語境、言語目的”這四個基本因素,既是書中分析人物對話的出發(fā)點,也是生活中制約口語表達(dá)的關(guān)鍵要素。“說話人”含說話者的身份、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性格等;“聽話人”含聽話人的心態(tài)、觀念、性格等;“語境”含交談時場合,以及說話人、聽話人之外的其他人;“言語目的”指說話人期望話語產(chǎn)生的作用。
說話的時候,我們需考慮聽話人的各種因素,同時留意說話的語境,合理巧妙使用稱謂。書中我以《紅樓夢》故事為例,介紹了“表揚、批評、同意、拒絕、反駁、建議、說明、安慰、求助、推辭、勸說、轉(zhuǎn)告”12種表達(dá)類型的基本言語策略,寄望襄助讀者涵養(yǎng)自身修養(yǎng)和語言修養(yǎng)以提升交際能力和水平。
光明悅讀: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知曉言語交際的四個因素,有哪些好處呢?
杜永道:第一,有利于剖析言語作品中的話語。例如《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寶玉一個勁兒跟丫頭彩霞說話。彩霞跟賈環(huán)關(guān)系近,所以不搭理寶玉,“兩眼只向著賈環(huán)”。賈環(huán)見狀生氣,故作失手將燭臺推倒,致使寶玉被燙傷。從人物形象說,這暴露出賈環(huán)的嫉恨與猥瑣;從言語交際看,寶玉被燙,是他在言語交際中,沒有察覺語境中說話人、聽話人之外的第三方(賈環(huán))心態(tài)所致。再如第十五回中,饅頭庵尼姑凈虛托鳳姐包攬訴訟,許以重金。鳳姐沒看上眼,說:“我也不等銀子使,也不做這樣的事。”事情看來無望,但尼姑話鋒一轉(zhuǎn),說:“雖如此說,張家已知我來求府里。如今不管這事,張家不知道沒工夫管這事,不稀罕他的謝禮,倒像府里連這點子手段也沒有的一般。”此話一出,峰回路轉(zhuǎn),鳳姐回應(yīng):“你叫他拿三千銀子來,我就替他出這口氣。”尼姑大獲成功。從言語交際角度說,凈虛第二次交涉,調(diào)整為從聽話人性格特點“不服別人、愛逞強”入手,立竿見影。又如第四十回中,劉姥姥一句提及鴿子蛋的話逗得眾人大笑,賈母“笑的眼淚出來”。劉姥姥說:“這兒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她是村婦,很清楚雞蛋、鴿子蛋的不同,這里是有意用制造幽默語段的“悖謬法”說詼諧語的。
第二,有利于優(yōu)化社會生活中的言語交際。樹立“四個因素”意識,對順利、得體進(jìn)行社會生活中的言語交際大有裨益。例如,黨員干部跟群眾打交道時,樹立“說話人意識”,不忘自己身份,就不會大聲教訓(xùn)、呵斥群眾,而是耐心傾聽和解釋;老師對后進(jìn)學(xué)生,樹立“聽話人意識”,不忘對方是教育、培養(yǎng)對象,就不會諷刺、挖苦,而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顧客在飯店就餐時樹立“語境意識”,就不會旁若無人高聲交談,打擾他人;居委會干部進(jìn)行勸說工作時樹立“言語目的意識”,不論對方言辭多么激烈,也不會起急,始終和顏悅色勸導(dǎo)……四個因素能切實幫助人們提高交際水平。
當(dāng)今時代科技突飛猛進(jìn),使口語交際的應(yīng)用范圍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大得多。幾千年來看重的“筆力遒勁”,正讓位于“能言善寫”。重視口語交際,是一種歷史趨勢。
?。▉碓矗汗饷魅請螅挥浾?柴如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