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并非沒有過“種族”觀念,但另有一股更強大的“天下”精神將其超越。隋朝大隱士王通,教出了初唐幾乎整個將相集團。他身為漢人,卻說中國之正統(tǒng),不在漢人之南朝,而在鮮卑之孝文帝。因為孝文帝“居先王之國,受先王之道,子先王之民” 。此為真正的天下精神。
其他族群亦如此。

西藏拉薩的民俗——泥塑“金猴獻桃”
藏族與蒙古族信奉佛教,無論藏傳漢傳,都有“消除分別心”的教義 。中國穆斯林“伊儒匯通”傳統(tǒng)中也有“西域圣人之道同于中國圣人之道。其立教本于正,知天地化生之理,通幽明死生之說,綱常倫理,食息起居,罔不有道,罔不畏天”之訓(xùn)導(dǎo)。這種打破族群壁壘的天下精神,是中華文明的底色。一部中華民族史,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歷史。
中華民族融合中還充滿著深沉情感。寫于晚明的蒙古《黃金史》中說,永樂皇帝是元順帝的遺腹子,通過靖難之役讓明朝皇統(tǒng)又秘密回到了元朝,直到滿人入關(guān)才結(jié)束“元的天命”;寫于明初的《漢藏史集》中說,元朝是“蒙古人執(zhí)掌了漢地大唐之朝政”,宋末帝(蠻子合尊)并沒有在崖山投海,而是前往西藏修習(xí)佛法,成為薩思迦派的高僧,最后轉(zhuǎn)世為一位漢僧叫朱元璋,奪取了蒙古皇位,還生了一個面貌酷似蒙古人的兒子叫朱棣。用“輪回”與“因果”把宋元明三朝編排成“互為前生后世”,這不是正史,而是宗教野史傳說,是當(dāng)時的人們對大中華你我互有的樸素共識,是不同族群表達“命運共同體”情感的不同方式。這些情感,是僅憑外來理論描述中國的人難以理解的。
深沉的情感才能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真實的構(gòu)建。最終,中華民族的故事還要由我們自己來寫。
?。▉碓矗褐行戮W(wǎng)公眾號;潘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