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奇招”頻現(xiàn),通過各種方式“逃避”閱讀;有的孩子“壓力山大”,想讀課外書卻沒時間讀;有的孩子愛好讀書,卻發(fā)現(xiàn)讓他們感興趣的兒童讀物有限……
閱讀,是一種受益一生的習慣。但記者走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少孩子正在遠離閱讀。當代兒童的課外閱讀,該如何“破壁”?
不愛讀書,“糊弄”有術(shù)
家住天津的孫先生看著書架上落滿灰塵的書籍,很是無奈。他隨手抽出一本50多元的兒童文學書,透明塑料封皮還未拆封。
“這書可不便宜,想著讓淘淘(化名)接受‘熏陶’,結(jié)果買回家一年了,娃還沒讀,就成了家里的擺設(shè)。”對孫先生10歲的兒子淘淘來說,“排段位”“忙爭先”,游戲“大過天”。“打游戲時,他能在沙發(fā)上坐一兩個小時,一到看書時間,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又要吃東西,還喜歡用閱讀時長跟我‘談條件’。”
書就在那里,孩子卻不看。偶爾捧起來,也不好好看。家長不明白,孩子們怎么有那么多辦法把本就稀缺的閱讀時間“糊弄”過去?
有的孩子通過“快餐式”閱讀來打發(fā)時間。在天津圖書大廈的兒童讀物區(qū),十幾對家長和兒童組成“搭檔”,大人忙著刷手機,小孩則在一旁快速翻書,一會兒便“喜新厭舊”。
有的孩子通過“掐點式”閱讀來消磨時間。“學校語文老師要求孩子每天讀30分鐘課外書,我家孩子專門設(shè)了鬧鈴,一秒鐘都不多看。”一位家長說。
“糊弄”之下,歸根結(jié)底是孩子的閱讀興趣沒有建立起來。
“讓兒童選擇圖書的自主選擇權(quán),是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的關(guān)鍵之一。”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說,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識別能力增強,家長要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圖書,形成健康的讀書價值觀,才會產(chǎn)生閱讀的樂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認為,家長與孩子還要建立親子閱讀關(guān)系,既增進親子的交流與感情,又能帶動雙方的閱讀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