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亂世情懷漸入詩
韋莊對蜀地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由于他仕唐尊前輩、舉遺賢,入蜀時,不少名士聯(lián)袂同歸,如毛文錫、牛嶠等就與他同時入蜀。
韋莊特別崇拜杜甫,是第一個為杜甫興建草堂的人。到蜀后第二年,他在浣花溪尋得杜甫當年住過的舊址,見長久無人居住,遍地亂草叢生,所幸柱石還在,于是請人鏟草修屋,在原來的基礎上很快蓋起了一座新的茅屋。由屋及人,經(jīng)過100多年的風雨,詩人之心前后照應,猶如故交相會,他臨終前還念念不忘杜甫的詩篇。韋莊的弟弟韋藹乘把他的詩編成集子,取名《浣花溪》。
韋莊的最后十年,蜀中安定富足的生活撫慰了漂泊的心靈。他不再把詩當做“言志”的工具,更多是表達內(nèi)心細膩的情感,創(chuàng)作重心也由前期大量的“言志”詩,轉(zhuǎn)向創(chuàng)作應歌娛人的詞。
韋莊游歷了蜀中的很多佳山勝景,《游牛首山》:“牛首見鶴林,梯經(jīng)繞幽岑。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陰。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一個“浮”字,生動地描繪了牛首山春光燦爛的美景,足見韋莊對春色的喜愛?!顿浂朊忌綇椙倮钐幨俊罚?ldquo;峨眉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測。何須見我眼偏青,未見我身頭已白。茫茫四海本無家,一片愁云飏秋碧。壺中醉臥日月明,世上長游天地窄。晉朝叔夜舊相知,蜀郡文君小來識。后生常建彼何人,贈我篇章苦雕刻……”蜀中特有的風物信手拈來,可見他對于蜀地文化十分熟悉和喜愛。《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才喜新春已暮春,夕陽吟殺倚樓人。錦江風散霏霏雨,花市香飄漠漠塵。今日尚追巫峽夢,少年應遇洛川神。有時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首句“才新春”“已暮春”映襯題目中的“春物暗度”,隨后襯之以“夕陽閑吟”極寫“春物暗度”。詩人靈心善感筆觸多情,令錦江暮春風物歷歷在目。
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和情感,韋莊創(chuàng)作了大量給人一種洗盡凡俗、晶瑩澄澈感覺的“家事親情詩”。如《姬人養(yǎng)蠶》:“昔年愛笑蠶家婦,今日辛勤自養(yǎng)蠶。仍道不愁羅與綺,女郎初解織?;@。”詩歌內(nèi)容無外乎是一些家事、農(nóng)事,與國事毫無關系,他慢慢由一個傷懷國事的儒生變?yōu)橐粋€閑淡無求的文人。又如《和人春暮書事寄崔秀才》:“半掩朱門白日長,晚風輕墮落梅妝。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傷。才見早春鸚出谷,已驚新夏燕巢梁。相逢只賴如澠酒,一曲狂歌入醉鄉(xiāng)。”詩歌首聯(lián)描寫晝長人靜的閑適生活。詩中的“才見”和“已驚”極言人情易老、時光迅即、逝水流年讓人無比感傷。
韋莊及第前曾納一姬,二人感情深厚。入蜀后,韋莊為悼念她而作《悼亡姬》:“鳳去鸞歸不可尋,十洲仙路彩云深。若無少女花應老,為有姮娥月易沈。竹葉豈能消積恨,丁香空解結(jié)同心。湘江水闊蒼梧遠,何處相思弄舜琴。”用細膩的語言描寫男女的相思之情,纏綿柔美。整首詩歌從始到終充滿的是對愛人逝去的沉痛悲哀,以及難以排遣的思念。此類追憶詞在韋莊的蜀中詞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堪稱他詞作中藝術性最高的作品。最為人稱頌的有《謁金門》(二首):“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君書跡。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小重山》:“一閉昭陽春又春。夜寒宮漏永,夢君恩。臥思陳事暗銷魂。羅衣濕,紅袂有啼痕。歌吹隔重閽。繞亭芳草綠,倚長門。萬般惆悵向誰論?凝情立,宮殿欲黃昏。”此外,《獨吟》《悔恨》《靈魂》《舊居》《贈姬人》等,無不給人一種感人肺腑的凄愴之美。
(來源:華西都市報;許永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