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出價兩千萬買他的手風琴,被拒了
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扎祖林,62歲,俄羅斯族,伊寧市六星街人,俄羅斯族“巴揚藝術”“非遺”傳承人。巴揚即鍵鈕式手風琴,這個名字來源于俄羅斯的一位名叫巴揚的手風琴演奏家。
金發(fā)碧眼、鼻高膚白,見到亞歷山大時,他正在工作,一臉嚴肅的他不一會兒便將一臺臺巴揚手風琴拆卸完畢,在他手中,上千臺手風琴便是這樣重獲“新聲”的。
“琴聲讓人開心,無法形容。”談及對手風琴的喜愛,他眉間充滿了喜悅,不善言談的他話匣也由此打開。在亞歷山大看來,手風琴是俄羅斯族民歌的靈魂,也是他的“初戀”。
當他還是個娃娃時,每當家中聚會,從父親指間流淌出的悠揚琴聲總能吸引鄰居,常年耳濡目染,他也學會了拉手風琴。
那時,亞歷山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臺自己的手風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鄰居家中有臺當時難得一見的巴揚手風琴,要以300元價格出售,便請求那家人把琴賣給他。為此,他連著幾個月捕魚、打零工。眼看著攢夠了錢,對方卻臨時加價,亞歷山大只好又向叔叔借了50元,終于在18歲那年擁有了他人生中第一臺手風琴。
他說,從那時起,手風琴就像他的“戀人”,每天晚上回到家拉拉琴,一天的疲憊就沒有了,一天不拉琴,都感覺渾身不自在。
手風琴是俄羅斯族傳遞音樂的“寶貝”。改革開放后,亞歷山大開始收琴和賣琴的生意??吹揭患芗軞v史悠久的手風琴無法發(fā)聲面臨報廢,亞歷山大萌發(fā)了修琴收藏的念頭。
“不管你的琴爛成什么樣子,我都可以讓它重新響起。”高超的修理技術讓亞歷山大聞名國內外,還有人幫亞歷山大收集各種各樣的琴,不遠萬里帶來給他。
如今,亞歷山大收藏的手風琴有1000多臺,大多數是從俄羅斯、德國、捷克等國收回來的,也有中國產的一代、二代、三代手風琴。“琴修好了,有了魂,就能留得住。”
但亞歷山大也曾因為收藏手風琴而“壓力山大”。他的大女兒阿妮婭告訴記者,家里生活并不富裕,爸爸為收藏手風琴幾乎花光了積蓄。
曾經有人出價兩千萬元想全盤接手他的手風琴,很多朋友勸亞歷山大賣掉琴,過過瀟灑的日子,但還是被他拒絕了,“我的琴再值錢也不賣。”
為了幫助他達成心愿,2019年伊寧市政府和江蘇援疆辦共同出資400多萬元,在六星街民俗文化陳列館為他設立了手風琴博物館,他的800多臺充滿故事的手風琴在此安家。
心之所往,得償所愿。從今年1月開始,阿妮婭主動提出向他學習修琴和演奏的技巧,還在探索通過直播的方式來展示手風琴藏品和文化,這些收藏的手風琴終于有了可以托付的人,“傳給懂琴的人,我高興,琴更高興!”(記者陳曉虎、顧煜、張鐘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