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福州5月19日電(肖和勇 蔣巧玲陳醉)林金蓮一天的工作,是從清晨四五點開始。趕早去市場買蔥、買肉,回到店里起灶、揉面,然后做餅、貼爐,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多。
做蔥餅是個體力活,林金蓮堅持了26年。每天,她的小門店能賣出4000多個蔥餅,其間,勞作后的腰酸背痛和挑動食客味蕾的滿足感,填滿了她的一天。
永泰蔥餅又稱永泰蔥肉餅,是當?shù)赜忻膫鹘y(tǒng)美食之一。其產(chǎn)生的年代無法考證,但物廉味美的特色,讓它在樸素的民間生活里,流傳了一代又一代。2018年,永泰蔥餅制作技藝成功申報為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林金蓮的祖輩,曾以做光餅謀生,但到了父親這一輩就斷檔了。上個世紀90年代,林金蓮從企業(yè)下崗,迫于生計,重新做起了餅。經(jīng)多年反復烤制,林金蓮的蔥餅制作技藝日臻成熟,做出來的蔥餅供不應求。高峰時期,食客們常常在店門口排起長隊,等待蔥餅出爐。
蔥餅味美,但制作蔥餅的食材卻極為普通,主要是面粉、香蔥、豬肉和芝麻。這幾種食材組合在一起,貼在270℃的烤爐內壁,被爐火逼出香氣,沁人心脾。特別是剛出爐的蔥餅,表皮焦黃,酥脆無比,咬一口,蔥香和肉香便留在唇齒之間,回味無窮。

剛出爐的蔥餅。新華網(wǎng) 蔣巧玲 攝

包蔥餅。新華網(wǎng) 蔣巧玲 攝

林金蓮將包好的蔥餅底部鋪上一層芝麻。新華網(wǎng) 蔣巧玲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