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簡”《詩經(jīng)》的由來
據(jù)介紹,2015年1月,安徽大學(xué)從海外搶救回一批珍貴的戰(zhàn)國竹簡,由不同人抄寫,書體風(fēng)格多樣,字跡清晰。內(nèi)容則包涵多種古書,初步認定有《詩經(jīng)》、楚史類、孔子語錄等,其中不少是從未見到過的古佚書。
“安大簡”《詩經(jīng)》共有編號117個,存簡93支。完簡長約48.5厘米,寬0.6厘米。三道編繩,每一支簡最少書寫27字,最多的達35字。尤為重要的是,散亂的竹簡自身帶編號,免去了編聯(lián)之繁瑣。
其中,“安大簡”《詩經(jīng)》存詩58篇,內(nèi)容屬《國風(fēng)》,見于今本毛詩《周南》《召南》《秦風(fēng)》《侯風(fēng)》《鄘風(fēng)》《魏風(fēng)》。
有專家認為,“安大簡”是繼“郭店簡”、“上博簡”和“清華簡”之后,出土先秦珍稀文獻的又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
《詩經(jīng)》背錯了?未必
由于“安大簡”《詩經(jīng)》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當(dāng)其與今本《詩經(jīng)》的一些差異公布后,有人調(diào)侃“背了這么多年《詩經(jīng)》,可能是錯的”。
不過,在李山看來,這種說法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他認為,“安大簡”《詩經(jīng)》有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文字上,那些異文對古文字考釋也有積極意義。但同時表示,有些問題還需要繼續(xù)進行認真嚴謹?shù)膶W(xué)術(shù)研究。
他舉例,《關(guān)雎》中出現(xiàn)了鐘鼓和琴瑟,實際上講得是婚姻典禮,并不是之前認為的愛情詩,如果把“要翟”簡單解釋為身材勻稱美好,可能并不全面,“在典禮的情境下,用‘窈窕’來夸贊新娘氣質(zhì)出眾,要比單純描寫身材美好更好一些”。
“另外, ‘石鼠’讀為‘鼫?zhǔn)?rsquo;可能并不準(zhǔn)確。漢末銅鏡刻有《衛(wèi)風(fēng)·碩人》,即作‘石人’,古人在竹簡中用半個字代替一個字很常見,不能這么簡單解釋。”李山認為,“碩鼠”應(yīng)該就是指的大老鼠。
李山提到,古代早先沒有先進的印刷技術(shù),古籍在傳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字詞誤差,比如音同意近詞等等,這是客觀存在的。
“在‘安大簡’《詩經(jīng)》里,比較關(guān)鍵的是其中的《侯風(fēng)》,可能會涉及《詩經(jīng)》在流傳過程中的文章的排序問題,需要認真研究。”李山解釋。
基于以上原因,李山說,目前在已經(jīng)公布的“安大簡”《詩經(jīng)》中,并沒有比今本《詩經(jīng)》多出來的篇章,或我們沒有見過的篇章,我們對其中文字上的差異要高度重視,但不用擔(dān)心“背錯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