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那華麗的色彩和德化瓷的樸素淡雅正好互補”
德化瓷自古以來就以胎體緊致、色澤潔白聞名于世,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白” 。樸素無華的色彩配以生動流暢的造型,使得清新素雅成了德化瓷的標志性特征,同時也讓德化瓷始終固守某一特定風格,難以出現(xiàn)多樣化的創(chuàng)作嘗試。
在制作德化瓷的時候,連紫華經(jīng)常會想,是不是能夠找到一種方法,通過借鑒其他藝術門類的方法,突破德化瓷的傳統(tǒng)范式,來豐富德化瓷的藝術表現(xiàn)力呢?
有一天,他在電視上無意看到一部介紹西藏唐卡藝術的紀錄片,立刻被唐卡那瑰麗繁復的美所吸引了。
“我覺得西藏唐卡那華麗的色彩和德化瓷的樸素淡雅正好互補。 ”連紫華說。
唐卡是在布面或紙張上繪制佛像的平面藝術,連紫華嘗試著將這個技法挪用到立體的瓷塑藝術中來,在燒制完成的瓷塑作品上用金、銀、珍珠、瑪瑙以及朱砂等珍貴的礦物顏料繪制圖案。
難度可想而知,但就在西藏唐卡和德化瓷結合的嘗試中,他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德化瓷品種——極彩。連紫華介紹說,之所以將這個新品種命名為“極彩” ,因為在色彩上,用黃、綠、紅、藍、紫等色彩與圓潤雅潔的德化白瓷胎結合,在工藝上將德化瓷燒制工藝、唐卡繪畫工藝、珠寶鑲嵌工藝、金屬鑄造工藝相搭配,令佛造像更加端莊華麗。
不過,連紫華并沒有完全照搬藏傳佛教藝術的圖案,而是在充分領悟唐卡細密繁復的彩繪和描金技術同時,更多采用“寶相花”“忍冬紋”以及“龍紋”等漢傳佛教圖案,并依照立體造型的變化對圖樣進行相應調(diào)整,創(chuàng)作出獨具特色的新型德化瓷塑藝術。
以2014年的極彩作品《阿摩提觀音》為例,這件作品的主體是位于上方的阿摩提觀音,其五官、手臂以及露在衣服外面的腳,沒有進行彩繪,保留了傳統(tǒng)德化白瓷的特色,而頭發(fā)、衣飾則全部用貴重的礦物質顏料進行彩繪,以金色、紅色為主調(diào),顯得高貴華美。通過巧妙搭配,華麗繁復的色彩并沒有破壞德化瓷清新素雅的整體風格,而是豐富了藝術表現(xiàn)手法,為德化瓷塑探索了一條新路。
“極彩”雖用五彩卻沒有一絲雜亂,仍然保持了傳統(tǒng)德化瓷的內(nèi)斂簡約,也可以說是他個人性格和藝術風格的體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