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茶湯與咖啡的跨界融合式創(chuàng)新,
滿足了人們對繁榮多彩生活的期待
旺盛多元的市場需求、成熟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和充足豐富的原料供應,推動了茶咖融合式飲品的創(chuàng)新迭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市面上有(冰)鴛鴦奶茶、桂花拿鐵、紅茶瑪奇朵、鴛鴦烏龍奶茶等茶咖融合式飲品百余種,包含配料80余種(參見圖3)。茶咖已從最初 “糖、奶、茶、咖”的鴛鴦奶茶演變?yōu)椴铚涂Х扰c更多原料的多層次融合。

圖3,茶咖融合式飲品的種類和原料創(chuàng)新
茶咖飲品的融合式創(chuàng)新大體上聚焦口感、口味和視覺呈現(xiàn)三方面。
選用巴西或埃塞俄比亞淺焙咖啡豆,可保留咖啡豆果香和茶香;若需口味濃郁,則使用深焙咖啡豆。七成以上的茶咖選擇與咖啡口味顏色相融合的茶湯,如紅茶和接近紅茶口感顏色的茶種,如黑茶、烏龍茶、普洱等。此外,選擇顏色口味與咖啡完全相異的茶湯,如鐵觀音、綠茶、花果香茶,亦可成就清爽淡雅、新穎奇妙的口感和視覺效果。
牛奶富含蛋白質和脂肪;濃度越高,口感越絲滑醇厚,但也會油膩,因而茶咖制作常選用低脂淡奶,或蛋白質含量更高但脂肪更少的冰博克牛奶。在此基礎上,厚椰乳和燕麥奶是當下流行的茶咖調味。
糖可以中和咖啡和茶湯中的酸苦,又能提升口感。除砂糖外,茶咖制作中常用紅糖和焦糖以加強飲品的色澤和香味。此外,少部分茶咖飲品會加入煉乳、甜奶油、可可粉等甜味原料。在基本款式上,茶咖飲品還會加入堅果碎、奧利奧碎、椰果、紅豆、西米等增加口感和視覺層次(參見圖4)。
一杯集合了奶香、甘甜、茶香、焦香、花香、果香的茶咖迎合了人們的嗜甜欲和飽腹欲,各色原料在透明杯子里呈現(xiàn)出的美感,亦給人以極大的視覺享受;在嘗鮮心得和制作經驗貼中,變成了當下人們追求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質的象征之一。
據(jù)公開報道整理,茶咖融合的概念自推出后,屢次成為當季爆款飲品。茶咖融合式飲品在贏得本土市場后,向外布局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然而,業(yè)界人士指出,茶咖融合式創(chuàng)新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例如,目前茶咖飲品雖然種類繁多,但口味單一;茶咖飲品以高甜高蛋白消解茶與咖原汁的苦澀問題,同時被打上無益健康的標簽。此外,茶咖飲品在海外的市場,在贏得華人受眾的同時,如何與當?shù)啬滩韬湍炭Мa品競爭,獲得更廣泛的關注,也值得探討。

圖4,茶咖融合式飲品的視覺層次創(chuàng)新
百年以后,我們或許已經無法考證,當年的中國香港碼頭是否真的出現(xiàn)過鴛鴦鳥。然而以鴛鴦作比喻,描述咖啡與茶的相逢確實恰如其分:咖啡如雄鳥熱烈醇厚,茶湯如雌鳥剔透輕盈,二者看似相異、難以共存,卻能比翼齊飛,共創(chuàng)佳話。而這段佳話的背后,正是在絲路上、不同文化跨越千年的雙向奔赴:這些文化看似大不同,卻都擁有著學習借鑒的聰敏、創(chuàng)新突破的膽識和海納并包的胸懷,因而齊頭并進、相得益彰。
茶湯與咖啡的深度融合才剛剛開始,讓我們共同期待。
數(shù)據(jù)來源: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聯(lián)合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署(UNData),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復旦大學絲綢之路數(shù)據(jù)庫,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一帶一路“走出去”公共服務平臺,中國農業(yè)國際合作促進會,中國進博會官網(wǎng),光明日報,財聯(lián)社,新民周刊,第一財經,《茶與咖啡—張信剛文化經紀講座》 《精品咖啡學(韓懷宗著)》
出品人:俞嵐
制片人:吳慶才
監(jiān)制:彭大偉,馬學玲
策劃:馬倩,徐洋,楊翼峰,張艦元
統(tǒng)籌:馬倩
可視化敘事設計:馬倩,崔芮
動畫:宋曉昱
(中新網(wǎng)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