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是什么樣子?
許杰最想解開的謎團是三星堆青銅塑像原來是如何組合、擺放的。
“考古工作就像破案一樣。破案什么最重要?恢復現場的原貌最重要。”他表示,如果能恢復青銅器最初的空間關系,不僅能夠帶來美的享受,而且也能幫助獲得有關三星堆人的宗教和其他方面的信息。
兩位考古學家都期待此次考古發(fā)掘能帶來更多有機質的物品,認為這是還原三星堆藝術形象全貌的重要一步。
“我特別關注的就是有機質的東西。”許杰說,三星堆造像中有非常重要的木雕藝術傳統(tǒng),但木頭本身容易朽爛。有證據表明,三星堆的人頭像,原本應安裝在木制的身體上。
例如,青銅人頭像,并不能直接放在平面上,而前后兩面的銳角頸部形態(tài)正與全身大立人的衣領開口一致,證明它們當初都安裝在其他材質的身體上,最有可能就是木質身體。另外,在許杰看來,有著夸張的眼睛外凸形象的“縱目面具”,很可能最初是作為一個構件、安放在高聳的建筑上。
1986年發(fā)掘一號坑和二號坑的一大遺憾也許就是未能及時識別和保存有機質的文物遺存。
“好比我們當時發(fā)現了金杖,但是杖身還在不在?當時就沒有注意。如果當時能夠仔細發(fā)掘,或許能夠發(fā)現一點點殘跡。”孫華表示,即使是少量的殘渣也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比如金杖的木質部分是什么材質。
許杰說,目前正在進行的發(fā)掘工作大大豐富了三星堆文明研究的資料,增加了以前沒有的種類,比如木器和紡織品。
“考古學家應該重視任何的物質遺存,因為它背后承載了大量信息??脊诺哪康木褪侵v述器物背后人的故事,只要能提供任何線索的東西都是有用的。”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