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寺巍巍
遼代統(tǒng)治者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中國北部得到了輝煌發(fā)展。大量的皇家賜予、信徒的供養(yǎng)使寺院經(jīng)濟繁盛發(fā)展,高大的寺院建筑星羅棋布于帝國的都會州縣。通過寺院俗講、浴佛、荼毗火葬、千人邑等活動,佛教浸潤到整個社會,成為重要文化紐帶,并促進了民族融合。我國北方現(xiàn)存的一百多座遼塔,以及著名的遼代八大木構都是那個時代的珍貴遺存。
展覽第五部分“塔寺巍巍”,主要展示遼塔出土的佛教文物。
此前來看過展覽的細心觀眾可能發(fā)現(xiàn)在展廳中有一個空的展柜虛位以待,好消息是:讓大家期待已久的來自遼寧朝陽北塔博物館的珍貴佛教文物已經(jīng)上展與大家見面。小伙伴們可以再刷大遼展啦。
首都博物館“大遼五京”展是繼2013年“白山黑水海東青——紀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展, 2016年“大元三都”展之后,又一項圍繞北京都城發(fā)展變遷主題的展覽。相信它是為北京觀眾準備的秋季文化盛宴。(高紅清)
■參觀提示
“大遼五京”展每天提供免費的志愿者講解服務,講解時間在展廳門口有公示。
展廳門口掃描二維碼,可以免費收聽由“耳朵里的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提供的音頻導覽。而且,離開博物館依然可以收聽喲。
展覽將持續(xù)至2018年12月9日。
相關講座
重讀宣化遼墓
時間:2018年10月19日(周五)14:00-16:00
地點:首博圓廳一層輝煌的北京放映廳
主講人:劉未,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
■內(nèi)容概要:
遼代晚期的二十余年間,地方富豪張氏家族在歸化州城西北先后安置了兩組墓地,安葬了四代家族成員。一般認為其排列都是長輩在南晚輩在北,延續(xù)了唐人舊俗。本次講座旨在通過重新考量張氏墓地布局的特異之處,并與其它宋遼時期家族墓地材料作對比,從而闡釋該墓地實際是根據(jù)當時中原北方地區(qū)廣為流行的五音姓利風水觀念來設計的最新研究成果。
探尋消逝的契丹遼帝國首都——遼上京遺址考古的新發(fā)現(xiàn)
時間:2018年11月8日(周四)14:00-16:00
地點:首博圓廳一層輝煌的北京放映廳
主講人:董新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契丹遼文化考古研究基地主任。
■內(nèi)容概要:
契丹遼帝國曾先后設五京,其中遼上京是營建最早、使用時間最長、最重要的首都。遼上京遺址位于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南,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上京城平面略呈“日”字形,由皇城(北)和漢城(南)兩部分組成。2011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開始對遼上京遺址進行全面勘測和有計劃的考古發(fā)掘。
七年來,發(fā)掘成果十分重要。一方面豐富了遼代都城考古的基礎材料,提升對遼上京城址布局和沿革的研究水平,極大地推進遼代都城的考古和歷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另一方面也為促進大遺址保護,推進遼上京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和遼上京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等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