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何香久在查閱《四庫全書》?!〉杂鸺?攝
很多書法家不問報酬,只希望能盡一份力;一位70多歲書法家夏天擔心胳膊汗水印濕紙張,用塑料包裹胳膊抄寫……這讓已是花甲之年的何香久一直感動其中,并鼓勵“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的自己”堅持下去。一次資金接續(xù)不上,他甚至準備去賣房。
“從開始起,抄錄和校勘就在并列進行”。何香久告訴記者,手工抄寫能讓讀者認識漢字之美,在筆劃之間體會“工匠精神”內(nèi)涵。每一卷“原汁原味”抄寫后面,會有以河北大學為主要科研力量校勘后的校記,主要對原書中的抽毀、避諱及衍、脫、訛等進行勘誤、校注等。
在組織部分書法家進行試驗性抄錄后,2018年10月15日,首期《四庫全書叢編》繕錄培訓班暨抄錄工作在滄州全面啟動。
“認準了就先干起來。”河北省文聯(lián)黨組書記、副主席解曉勇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久久為功。
解曉勇說,經(jīng)過研究確定了從學術(shù)和藝術(shù)兩個方面來試著重抄、重訂《四庫全書》。一方面由河北大學文學院主要承擔學術(shù)領(lǐng)域的校勘,另一方面通過書法家協(xié)會面向社會征集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書法家,以“千人千卷”“名家薈萃”的形式呈獻。
他坦言,這項工作啟動以來,最初也有人疑惑這么大的工程能否如愿完成,這讓他“很有壓力”。在他看來,未來重抄、重訂的書籍出版后,仍然會有爭議,但這并不耽誤他們“實實在在干些事情”。
他說,紀曉嵐是滄州人,在滄州啟動《四庫全書叢編》,“也是一種文化接力”。“直隸著述”部分抄寫修訂后,還會試著同其他省聯(lián)系,繼續(xù)干下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