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滄州12月5日電(記者 陳林 艾廣德)在《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故里河北滄州,一些書法藝術(shù)工作者正在重抄《四庫全書》。
圖為在抄寫《四庫全書》?!〉杂鸺选z
這部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叢書,共收錄書籍3500多種,7.9萬卷,分裝3.6萬冊。因全書按古代傳統(tǒng)的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故名“四庫”。
重抄“巨書”,并非易事。抄寫者陳雅鵬說,他除工作外,精力幾乎都在抄寫上了。翻看一沓沓紙張,卷面干凈,字體勁秀飄逸、古樸雅致。
圖為《四庫全書叢編》有關(guān)負責人員在查看抄寫情況。 翟羽佳 攝
一年間,他用小楷抄寫超千頁,但他不知道還需抄多少年,只希望堅持:一是有很多書法家“同行”,二是學習經(jīng)典文化。記得上一次超一年的抄寫,還是重抄家譜,這也是這位老教師苦練楷書的初衷。
現(xiàn)年57歲的河北省書協(xié)會員張克禎,研習碑帖數(shù)十載。他笑言盡管“眼神不好”,也未“缺席”此次抄寫。已參加抄寫《四庫全書》的200多人中,有國家、省、市等各級書協(xié)會員,也有“民間”寫小楷的高手。
他們重抄經(jīng)典,源于河北省文聯(lián)主持開展的《四庫全書叢編》項目。這是一項集編纂、整理、勘誤、繕錄于一體的重大學術(shù)工程。
從事《四庫全書》研究超30年的知名學者、作家何香久,擔任項目總編纂。此前他曾獨著或參與編寫多本相關(guān)書籍。他說,由于《四庫全書》太大,河北現(xiàn)在整理抄錄和重新修訂的,是“直隸著述”部分。抄寫者主要以河北為主,也有其他省份,僅這部分完成預計也要至少4年。
何香久也感覺“壓力很大”。從試抄起,就有人擔心其半途而廢勸他放棄,也有質(zhì)疑人工手抄的意義。此間他又因生病住院,“身體大不如以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