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朱慧卿
□何勇海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其中提出,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不良學習方法。(7月25日《人民日報》)
手機一拍,答案就來,近年來,“拍照搜題”成為很多線上培訓機構的引流大法。“用戶體驗”越來越好,使得不少學生對其高度依賴。“拍照搜題”是真的助學還是助長惰性?這種做法要將互聯(lián)網時代的學生引向何方?這是不少家長、老師和有識之士都在思考的問題。
對于學生來說,線上培訓機構的“拍照搜題”功能,讓他們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和高效,對著習題用手機攝像頭拍照上傳,短短幾秒鐘,相應的答案和解答思路、解答過程等就會跳出屏幕。然而,學習越是如此便利高效,越容易誘惑一些學生放棄思考,越容易助長自控力較差學生的惰性。這些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將線上培訓機構的“拍照搜題”功能,甚至是專門開發(fā)的搜題類App,當成純粹的“抄作業(yè)工具”。
為此,此次意見明確禁止線上培訓機構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可謂正當其時。好的教育不是只教給學生答案,還要予以獲得答案的“鑰匙”——獨立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而“拍照搜題”卻迎合了應試教育的短板:只在意標準答案,以省卻獨立思考的方式,扼殺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長此以往,不光會影響學生個體,還會影響社會人才的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除了思想境界應高尚,還要有知識、有能力。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被指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因為我們的教育把太多精力用于灌輸知識和考試,學生唯有被動接受,不愿或者不能過多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如果再加上“拍照搜題”,那么對創(chuàng)新思維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因此我們更不能容許“拍照搜題”助長學生的惰性。
如今,國家層面對此明文禁止,期待能得到切實的執(zhí)行。監(jiān)管部門應對線上培訓機構加強監(jiān)管,嚴查其是否將此功能下架。而線上培訓機構以外的其他搜題類App,也需納入監(jiān)管視野。比如,要求其不得提供義務教育階段的搜題解題服務,避免其沖擊課堂教學。學校在不允許學生在校內使用這類App時,也要引導學生不在校外使用,應向學生告知此類App的弊端,并且多多布置開放性、探究性作業(yè)。
值得一提的是,該禁令的出臺,也表現(xiàn)出國家對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視,這無疑是一個讓人振奮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