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上最親的人”
“高舉旗幟穿越烽煙,鼓浪嶼上憑潮礪劍;服務(wù)人民魚水情深,前后接力赤誠奉獻。”八連連歌中這句歌詞,是“鼓浪嶼好八連”的傳神寫照。
連隊初創(chuàng)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70年12月移防進駐鼓浪嶼后就扎根于此。50多年間,這支英雄連隊在扎根海島、駐守前沿的同時,一代代官兵時刻不忘“學雷鋒、做好事”,把擁政愛民當成一種習慣,逐步培育形成了“政治思想好、履行使命好、精神文明好、學習成才好”的“四好”精神,不僅為風光旖旎的“海上花園”添上一抹亮麗的軍綠,還被島上居民、游客贊譽為“鼓浪嶼上最親的人”。1993年,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鼓浪嶼好八連”榮譽稱號。
以島為家,愛島建連。連隊歷代官兵始終視駐地為故鄉(xiāng),把群眾當親人,秉承愛民助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無怨無悔地守護著島上居民和游客,用實際行動描繪著特區(qū)軍人的光輝形象。

抗擊“莫蘭蒂”,清理倒下樹枝、疏通道路,助力鼓浪嶼迅速完成災后恢復。鼓浪嶼好八連供圖
義無反顧沖進火場實施救援,悉心救治受傷游客居民,奮不顧身救起落水群眾,為學生傳授國防知識……一直以來,在島上居民、游客的心目中,“鼓浪嶼好八連”不僅是一支駐島部隊,更是鼓浪嶼的“守護神”:急難險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好八連”;危難關(guān)頭,群眾最信賴的還是“好八連”。
2016年9月,超強臺風“莫蘭蒂”席卷廈門,鼓浪嶼上大街小巷的樹木幾乎都被吹倒,來往道路上遍地是樹枝、泥土和垃圾,隨時還會面臨房屋垮塌、電桿傾倒的危險。“好八連”官兵聞令而動,迅速參與到災后救援中,沒有專業(yè)機械就徒手作業(yè),戰(zhàn)士們顧不上磨破的手、扎傷的腳,血水、汗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仍然爭分奪秒搶著干。軍民同心,眾志成城,“好八連”官兵連續(xù)奮戰(zhàn)15天,每天都進行14個小時的高強度連續(xù)作業(yè),700余車樹枝、磚瓦、垃圾被掃清,島上20余條主要道路被疏通,鼓浪嶼迅速完成了災后恢復,為“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成功申遺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好八連”戰(zhàn)士們接力幫助島上結(jié)對幫扶居民。鼓浪嶼好八連供圖
身患血友病的鼓浪嶼居民陳光明,7歲時因病情惡化,左腳殘疾,靠輪椅生活;17歲父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年邁的奶奶和體弱的母親……八連在得知情況后,與陳光明結(jié)下了幫扶對子,不論風雨嚴寒始終堅持接送上學、上門體檢,幫扶的戰(zhàn)士換了一個又一個,這場感人至深的“愛心接力”一跑就是30年。接力棒的第九任繼承者,衛(wèi)生員方燾的“出診記錄本”里,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去陳光明家出診的時間,其中不乏午夜、凌晨的記錄。陳光明的媽媽陳嫦娥談起“好八連”官兵,眼里時常噙著淚花:“他們每次都隨叫隨到,有時甚至是深更半夜都不忘關(guān)心明明,我都不忍心給他們打電話……”
“鼓浪嶼好八連”至今珍藏著一幅斑駁老舊書法作品。這幅書寫了“精神可嘉”四個大字的作品,是二十多年前一位浙江游客所贈。當年來到鼓浪嶼的他,感動于連隊賓至如歸的服務(wù),回到浙江后專程請當?shù)貢翌}寫了這幅書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