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易通技術人員對智能標簽設備進行調試。

■感易通技術人員在冷凍庫內安裝微基站設備。
臺海網5月15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創(chuàng)業(yè)前,林立在一家大型跨國物流公司工作了20多年。“一年全國要寄送幾百億個快件。一個快件從攬收到送達,要掃描8次到10次,這就是幾千億次的掃描,費時費力。”林立說,如果用上智能標簽,標簽自己就會“說話”,主動告知貨物信息,如果大范圍推廣,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5年前,林立沖著這樣一個市場毅然辭職創(chuàng)業(yè),在廈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園創(chuàng)立了廈門感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感易通”)。
掃碼槍需近距離掃碼
智能標簽感應距離遠
快遞行業(yè)是勞力密集型產業(yè),其中很多是重復性動作。比如,快遞公司的分揀員掃條碼。林立說,傳統(tǒng)快件條碼完全可以被智能標簽替代。
他舉了一個例子。普通人去超市買東西,購物車里成堆的商品,需要收銀員一件一件掃碼計價后才能付款。如果用上智能標簽,購物車只要通過像門一樣的掃描裝置,所有商品的價格都能一次錄入計價付款。
同樣的,一車的快件貼上智能標簽,通過中轉站時,標簽上的數據信息就能自動發(fā)送至數據集中器。這些數據信息只要進一步傳輸至設置好參數的自動化設備上,掃描裝置就可以自動辨別貨物屬性和目的地,無需逐一掃碼,分揀設備就可以工作了。
“從技術上,這樣的設想已經完全可以實現。”林立說,掃碼槍掃條碼的距離必須在幾毫米、幾厘米之間,遠了,條碼就掃不出來了。而智能標簽的感應距離在8米到10米,貨物不用湊近,就能輕松獲取信息。
智能標簽在物流行業(yè)推廣的攔路虎是成本。市面上的智能標簽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安裝電池的無源標簽,另一種是安裝了電池的有源標簽。無源標簽成本較低,單價不高,但容易受到金屬、液體等干擾,影響數據準確率;有源標簽準確率高,也比較抗干擾,但成本很高。
林立說,單個普通有源標簽價格原來要上百元,經過數年的技術攻堅和成本控制后,價格已經降至幾十元,但是離物流行業(yè)大規(guī)模商用還有不小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