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6月1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芯誼 通訊員 郭玨瑩 王振 周龐 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供圖)關于生命的思考在人類歷史中從未停止過,引導學生探索生命是教育的邏輯起點。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把“尊重生命”植入辦學理念,堅持“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熱愛科學、追求卓越,把學校建設成為師生成長的幸福家園”,通過開展生命教育課題研究,構建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堅守生命教育課堂陣地,搭建生命教育活動平臺,全方位實施生命教育,在學生心中播撒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種子,潤澤學生心靈,引領陽光成長。
1堅守生命教育課堂陣地 課題躋身省“十四五”規(guī)劃
課堂既是“生命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場”。2022年,由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楊筱娟校長主持的《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實踐研究》,被列入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課題。該課題采取“兩步走”策略,從校本課程項目化學習起步,再向學科教學項目化學習推進,逐步實現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的延伸。為此,學校成立了跨學科學習研究小組,涵蓋體育、生物、心理、德育等學科領域,定期開展研討,拓寬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視野。
學校搭建起“特色課程引領陽光成長”多元課程,開發(fā)了陽光成長類、文化活動類、學科拓展類、科學探索類、興趣特長類一系列校本課程。其中,初二年體育與生物組開展的《心肺復蘇急救員》課例,是生命教育跨學科融合的優(yōu)秀成果之一。經過心肺復蘇術學習,班級小組模擬各類真實場景,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幼兒、溺水的嬰幼兒、火災中的傷員等不同人群進行救援,將教學做到情景化、專業(yè)化、精細化。
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楊筱娟校長認為,項目化學習設計不僅要有項目單元的整體觀,還要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于此,學校堅持在各學科課堂中有機滲透生命教育,要求各學科任課教師鉆研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備課時有計劃地設計生命教育,在教學、教研、評課時也要涉及。生命教育已在該校蔚然成風。
2以多彩德育活動為抓手
拓展生命教育空間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設計了以“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為核心的德育課程,以活動為載體,讓生命教育回歸生活場景。
2018年,校內“場景式+情景式”的“生命體驗館”落成,分為紅十字文化宣傳區(qū)、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區(qū)、消防安全知識區(qū)、急救知識技能區(qū)、答題闖關區(qū)等區(qū)域,學生通過沉浸式體驗虛擬滅火、交通標志互動、心肺復蘇訓練等項目掌握應急本領,增強自救互救、防災避險能力,提高生命安全意識。
學校還特別關注用青少年容易接受的方式松動傳統(tǒng)思想窠臼,引導他們正確認知生命的意義。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學校心理工作室就攜手家長和孩子們共讀《再見了,艾瑪奶奶》《爺爺變成了幽靈》《一片葉子落下來》等繪本。
目前,“生命教育”已經成為該校的德育主線,滲透校園生活的點滴。每天的大課間或體育時間,學生在多樣運動中揮灑生命的汗水,強健體魄;每周的升旗儀式和班隊課,學生在精心設計的主題活動中用儀式潤澤生命的定格;每次心理健康活動月,學生在“生命”主題系列實踐中體悟生命的珍貴;每年的植樹節(jié)“樹人行動”,學生在年級傳承活動中樹立文明生態(tài)觀,共同用愛心守護植物的成長。
學校名片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于2012年9月創(chuàng)辦,是廈門市思明區(qū)教育局與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合作創(chuàng)辦的高起點公辦初中校。學校繼承雙十優(yōu)良傳統(tǒng),汲取思明區(qū)優(yōu)質資源,打造“雙十思明”優(yōu)質教育品牌。現為福建省首批“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省“平安校園”,廈門市“文明校園”、市首批“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市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示范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