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集美高浦的鄭氏族人向廈門市博物館捐贈了兩件南明時期的文物,分別是南明“建國公”鄭彩的墓碑,以及“驃騎將軍”鄭德的墓志銘,這兩件文物也為廈門文史界研究南明時期歷史提供了直接、有力的實物證明,文物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圖源:XMTV.cn
2日上午10點,在集美高浦鄭氏家廟前,鄭氏族人代表與廈門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簽訂了捐贈協(xié)議,正式將南明“建國公”鄭彩的墓碑,以及“驃騎將軍”鄭德的墓志銘移交市博物館保存收藏。捐贈現(xiàn)場,記者看到了“驃騎將軍”鄭德的墓志銘。墓志銘由兩塊紅磚組成,其中記載,高浦鄭氏,出自福建長樂,明永樂年間因征調(diào)來到高浦,墓主鄭德是鄭彩的“功弟”。根據(jù)史料記載,鄭德與鄭彩都是南明時期,占據(jù)廈門反清復明的重要人物。
廈門市博物館副館長 鄭東:主要里面的內(nèi)容涉及到一個南明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鄭彩,特別還講到南明時期的年號,也還講到高浦古地名叫鶴浦,這里面都有比較重要的史料價值。
陳氏族人介紹,鄭德的墓志銘其實在1993年9月就已出土,當時寧寶社區(qū)一帶準備建設一座菜市場,工人施工時,發(fā)現(xiàn)了鄭德墓。
廈門高浦鄭氏族人 鄭清輝:當時我是在挖土方,正好墓的三合土露出來,一看是明朝的,姓鄭我們家族的,我再叫我們家族這些老長輩過去,才破開,當時衣服的綢布還很好,扯出來就看到這兩個,他們說墓志銘,就給它拿出來。
鄭氏族人說,30年來,他們把這份墓志銘放在族人家里小心保存,但由于缺乏專業(yè)的保護措施,這些年,墓志銘文字都開始褪色,為了保護“祖?zhèn)鲗氊?rdquo;,他們決定把它送往博物館保護收藏。
廈門高浦鄭氏族人 鄭清輝:當時拿出來,這個毛筆字和這個面,很光滑,很漂亮,現(xiàn)在就有點淡了,畢竟我們保存時間長就會風化,由博物館保存,他們比較專業(yè)。
此外,在“驃騎將軍”鄭德墓附近,鄭氏族人還收存著建國公鄭彩的墓碑,鄭氏族人也希望捐贈給廈門市博物館收藏保存,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這兩件重要文物,也為廈門南明歷史研究提供有力物證。
廈門市博物館副館長 鄭東:他們保護文物的意識提高了,我們首先也是表示感謝,對這些文物會我們也會做復制,對墓碑,我們會原樣原材質(zhì)進行復制,墓志銘也通過我們技術(shù)手段來重新復制,留給他們作為紀念。
廈門高浦鄭氏理事會會長 鄭世鋒:我們捐獻墓志銘、墓碑,更好地保護傳承,為我們傳承民族文化做出一點貢獻。(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