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秘籍
體育老師教學武術
在家炒菜也算作業(yè)
廈門2.0版網課,比過去內容豐富了許多。
上周,雙十推出一部居家體育鍛煉的“武林秘籍”,它共分為四個部分:熱身活動、上下肢體能訓練、核心訓練、拉伸放松,不僅如此,這所學校的體育老師還獻出了自己屏幕處女秀,參加“武林秘籍”錄制。
思明區(qū)的體育老師則在云上舉行“武林會”,他們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推送不同的武術內容,例如,一二年級的孩子先把掌、勾、拳,并步、弓步、馬步基本動作練熟,然后在家里找個“對手”,每天練個三五回合,三四年級學的是“流星拳”“連環(huán)掌”。
疫情讓學生的學習行為轉到線上,但網課2.0版,廈門努力引導學生的學習場域回歸生活。
上周,廈門市檳榔小學學生組織全校召開線上勞動主題班會——《勞動,我們行》,有孩子展示自己炒的一道菜,有的分享自己勞動心得,譬如說,有的介紹洗碗心得,把碗泡在洗潔精里幾分鐘,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這堂課的最后,老師布置作業(yè):完成自己勞動目標卡。
鄭朝南說,廈門2.0版網課充分尊重學生在特殊時期的心理特點與需求,把國家課程學習和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聚焦健康、科學、自然、社會、倫理等,有層次有梯度地開展有意義、有價值的教育探索,引導學生從掌握外在的知識技術延伸到能力素養(yǎng)。
第二課堂
把“講臺”搬到抗疫第一線
身兼“多職”
老師上完網課投身志愿服務
變身“小紅”“大白”“藍精靈”

學校成核酸檢測點,不少教師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本報記者 林銘鴻 攝)
練建英是同安第一實驗小學的老師,9月15日晚上,她提前在班級群里發(fā)布隔天的學習課程,布置學習任務,課前有預習要求,課中有觀看學習視頻提醒,課后有相匹配的適量作業(yè)。第二天,她要奔赴核酸檢測點擔任志愿者。
位于前埔的大同中學成了社區(qū)居民的核酸檢測點,初二教師林峰說:“我通常是上午來做志愿者,下午回家給學生上網課,晚上改作業(yè)。”
練建英和林峰是此次抗疫中,廈門眾多教師志愿者之二——此輪網課,數(shù)以千計的教師上完網課,放下教鞭,有的穿上紅馬甲,成為“小紅”,有的穿上藍色隔離服,成為“藍精靈”,或是穿上白色防護服,成為“大白”。無論“小紅”“藍精靈”還是“大白”,他們是廈門抗疫志愿者的重要組成,有的負責維護核酸檢測點的秩序,有的負責信息錄入。
市教育局說,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全市有九萬人次教師志愿者,挺身而出,走上抗疫第一線。
在公眾號、朋友圈上,每所學校都在贊揚自己的老師,任務來了,所有人從不問“為什么”,在群里一招呼,大家只回復一句“好”,然后埋頭干。
應該說,在廈門本輪抗疫中,教師的優(yōu)秀素質,奉獻精神,團結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充分體現(xiàn),他們貢獻自己獨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