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大戲院】
角色轉變 不只是在演出時才熱鬧

■北京交響樂團在中華城辦“快閃”見面會,本地琴童“快閃”參與。
如今的劇場,不只是在演出時才熱鬧。比如閩南大戲院,請鄭小瑛聊歌劇,做《蝴蝶夫人》《弄臣》演前導賞,話劇《西山煙雨》演前談,馮滿天音樂樂享會,陜西人藝話劇《平凡的世界》劇本朗讀會,主題戲劇派對,親子戲劇派對等。北京交響樂團、上海芭蕾舞團演出前,都安排“快閃”活動,和粉絲們互動。
去年12月30日,是閩南大戲院開業(yè)八周年慶典,記者注意到,這一天也被設定為“開放日”,有興趣的粉絲都可以參與,活動中還有很多本地力量加入,比如閩南大戲院夢想童聲合唱團攜手泉州大劇院青少年合唱團演出。
“你要聽的講座我們都有。”閩南大戲院總經理羅艷說,新形勢下,戲院的角色也要發(fā)生轉變,由“文化景觀”到“精神堡壘”,由“文化傳播”到“文化創(chuàng)造”,由舞臺藝術展示到多元文化跨界融合。在廈門,劇院和觀眾的關系,已經從演出本身,延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觀眾從前期的觀摩、學習,接觸演出團體,到演出結束后的合影、座談等,都在累積對演出和劇場的粘性。
【嘉庚劇院】
服務至上 你想不到的細節(jié)都有安排
2020年疫情打擊了演出行業(yè),但到去年底,很多好劇目一開票就被搶光。觀眾的粘性是怎么養(yǎng)成的?嘉庚劇院對此深有體會??缒陼r,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在嘉庚劇院演出,觀眾席坐滿了人。這是怎么做到的?原來劇院提前結合巡演主題,推出“愛心廈門,為愛發(fā)聲”系列活動,向觀眾征集身邊的有愛故事,選出10位觀眾帶親友免費看《當愛已成往事》。
“每一場演出前,我們都在公眾號放出電子節(jié)目冊,還會提前對節(jié)目和演出者做詳細介紹,演出后,我們會有專門一條‘劇照分享’,把照片發(fā)給粉絲們。”嘉庚劇院相關負責人占姜娟說,劇場服務必須做得越來越好。
“好”很多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上,比如演出后,請演出者和觀眾來一張大合影,或者舉辦演出前見面會,提前征集粉絲們的問題,現(xiàn)場請演出者回答。細節(jié)還包括有的演出針對兒童群體,演出后用票根還能在劇院大廳免費兌換一個冰淇淋。劇院會員都有自己的積分,積分可以換禮物。
【專家觀點】
陳舒華(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真正的藝術只有在現(xiàn)場才可以鮮活地呈現(xiàn),而一座城市的中心就是劇院,劇院在城市發(fā)展中的地位是永遠無法被替代的。
【觀眾聲音】
超級劇迷林女士(從大學時就把看演出、聽音樂會當作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月觀演6場以上):看了20年演出,三五年前我都還想象不出,如今的演出業(yè)態(tài)可以進化成這樣。都是直接跟劇場提要求,像點菜一樣。真的厲害!
市民程女士(女兒十歲):演出前后半個月,演出就是我生活的關鍵詞。比如上海芭蕾舞團來演《天鵝湖》,我會先從劇院公眾號看相關的推送,去網上看相關視頻,他們來辦活動,我?guī)Ш⒆尤⒓?,劇院開放日去觀摩,演出當天看演出。這個過程都是收獲,為了讓孩子看芭蕾時有儀式感,我專門給她買了白色的小禮服裙。
(文/記者 林曉云 圖/相關劇場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