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非遺克力士劍
鄭和下西洋時曾記錄在冊

印度尼西亞克力士劍
新展還有一件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高冷”文物——克力士劍。其中,劍鞘呈T形,鞘首寬大,為象牙制,鞘外包有鏨刻繁復花紋的金銀鞘套,劍柄雕刻有神魔形象,鑲嵌有寶石,極為華麗。
之所以稱之“高冷”,是因其又稱作馬來短劍,是冷兵器時代,廣泛分布于菲律賓至印度一帶的馬來民族所使用的一種古兵器。此外,它還是佩飾以及祭祀時的儀仗,馬來人認為它具有辟邪的靈力。
克力士劍發(fā)展的興盛期是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在鄭和下西洋時,隨船使臣已注意到它,并記錄于當時的《西洋番國志》《瀛涯勝覽》和《星槎勝覽》等書中。隨著熱兵器的發(fā)展,克力士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近年它以“印度尼西亞配劍”之名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代武夷貢茶首次回閩
展期僅三個月

小種花香茶以錫罐盛放,六罐為一組,組成花朵模樣。
新展中最值得期待的展品是清宮舊藏的武夷貢茶——“巖頂花香茶”以及“小種花香茶”。其中,“巖頂花香茶”是清代武夷山地區(qū)出產的著名茶葉品類,在很多文人著作中均有記載。這件茶葉展品外附明黃色紙盒,盒上有“巖頂花香”的黃色紙簽。盒內十件為一組,每件由小錫瓶盛裝,頂口有黃色的紙封簽,上有“巖頂花香”字樣。從包裝附明黃色標簽判斷,這是清晚期福建地區(qū)進貢的貢茶。
“小種花香茶”也為福建于清晚期進貢的貢茶,因茶有花香味而得名。據記載,茶葉外形呈粗條狀,略有彎曲,體質輕松,顏色青褐色而有油光,質量上乘。茶也以錫罐盛放,六罐為一組,組成花朵模樣,每罐均有黃簽封口,外附黃綾包裝盒,盒上有“小種花香”字樣。
這些茶葉展品的存儲有特別的講究,展柜的溫度應控制在20℃,上下浮動不得超過2℃,濕度保持在55%到60%之間。而由于茶葉展品的特殊性,此次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的展期只有3個月。在茶葉展品旁,還有一套嘉慶款青花詩文茶具與其呼應,茶杯、茶壺等都以嘉慶皇帝的御制詩文為主要裝飾內容。
多件畫琺瑯工藝品
再現(xiàn)清代西風東漸

畫琺瑯勾蓮八吉祥紋攢盒
11件畫琺瑯工藝品無疑是新展中的耀眼明星。其中有4件乾隆時期的畫琺瑯工藝品,其外部圖案融入了西洋繪畫的寫實風格和透視技巧,裝飾繁復,滿而不亂。色彩加入了胭脂紅色調,這是康熙和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工藝品沒有的特點。
據介紹,畫琺瑯工藝源于法國,其制品主要以紅銅為胎體,柔美輕盈,富麗典雅。數(shù)百年前,畫琺瑯制品隨傳教士遠渡重洋來華,進入清宮,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睞,由此激發(fā)宮廷的研制。銅胎畫琺瑯工藝在康熙朝研制成功后,又進一步拓展移植到瓷胎、玻璃胎甚至紫砂胎上,創(chuàng)造出琺瑯彩瓷、玻璃胎畫琺瑯、紫砂胎畫琺瑯這些難得的新興工藝品,它們的制作和發(fā)展,留下一件件瑰寶重器,也成為清代盛世的寫照和縮影。
來自各國外交禮品
見證中外友好交流

銀錘神話故事圖缽
新展中有多件特別的禮物,是中外友好交流的見證。其中兩件記載較為明確,一件名為“銀錘神話故事圖缽”,是緬甸軍事代表團團長貌貌準將贈送給周恩來總理的禮物。另一件名為“松石綠色玻璃刻女神圓筒”,則是捷克斯洛伐克鐵路員工贈送給中國青年文工團的。
以兩件禮物為代表的外國文物爭奇斗艷,是新展中最亮麗的風景之一。新展特設“美美與共”展區(qū),巴基斯坦的剪絨花掛毯、墨西哥的銅面具、俄羅斯的描彩漆山水風景圖長方委角盒、印度的描彩漆人物故事圖橢圓盒等一一登場,這些豐富多彩的表達形式展現(xiàn)了各國人民對世界的不同認識,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共同描繪出彼此往來溝通取長補短、交流促進的歷史圖景。正如展區(qū)介紹中所言:這既是精彩紛呈的滿目琳瑯,亦是融合借鑒的交響史詩。
新展唯一書畫作品
畫中人物成謎

絹地美人畫軸
在“典雅陳設”展區(qū),在眾多日本漆器美物的環(huán)繞中,一幅美人圖尤為引人矚目。這是此次展覽中唯一一件書畫作品,展品名為“絹地美人畫軸”,于上世紀從日本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隨后進入北京故宮。目前文物的信息極少,尚不知曉畫中人是誰。由于書畫作品存儲不易,展品也僅展出3個月。
【鏈接】
27日體驗“宮里過大年”
《海國微瀾——故宮博物院藏外國文物展》預展時間為12月18日至12月26日,正式展覽自12月27日起。預展期間,文物館僅面向單位團體提供預約參觀,暫未向個人開放。
正式展覽開幕當天,文物館將舉辦多場活動,吸引市民游客觀展。12月27日早上9點30分,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將在海上花園五洲廳舉辦講座《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當天下午,“宮里過大年”系列活動將在文物館熱鬧上演,“歲朝茶宴?宋代點茶體驗”是今年活動的亮點,感興趣的市民游客不要錯過。具體活動資訊可詳詢“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