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伯祥正在上妝
木偶丑有看似機械僵硬、棱角分明的科步,又有活潑靈動的“小字型”、踢腳、坐凳、小開合等程式動作,掌握起來頗為不易。“模仿木偶,首先要相信自己是個可愛的偶人。”吳伯祥與“班頭爺”結(jié)緣至今,已表演了十多年,受老師紀亞福的啟發(fā)后,他認真揣摩人物造型和動作,琢磨“掌中木偶丑”表演的偶趣與人物性格的刻畫。憑借精彩的演出,他獲得了2010年福建省“水仙花”戲劇比賽金獎,也憑借班頭爺這個角色,為人熟知。
“能拿到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去表演,去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是一件無比喜悅的事情。”《大稻埕》里的老二是吳伯祥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說,在對這個人物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他把老師傅傳下來技藝,最大化的表現(xiàn)出來,塑造出“敗家子”的人物形象。
在一番講解與表演之后,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點從吳伯祥酷似“馬云”的長相,提升到了對高甲戲藝術(shù)的驚嘆、贊美,以及演員守藝之路的曲折、艱辛。“之前看過掌中木偶戲,沒想到演員可以把木偶學得這么惟妙惟肖,班頭爺?shù)谋硌萏袅?,為高甲戲演員點贊!”網(wǎng)友留言道。

吳伯祥反串女丑表演